English

中小学教材管理改革出路何在

2005-04-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中一贝 我有话说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的中小学教材开始了“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行多样化”的历程。到目前为止,这一方针指导下的中小学教材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中小学教材打破了“一套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在竞争的压力下,一些教材的质量也的确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近年来,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人们对教育

尤其义务教育属性的认识日益深刻: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性事业,义务教育更是体现社会公平的最大领域,是政府承担的重要任务,应该为公共财政所覆盖。中小学教材建设是基础教育事业中的重要部分,若以此来考察,那么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和管理中有悖于教育属性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越来越背离教材建设的宗旨。主要表现在:

一是由过去的“全国一套教材”变成“全省一套教材”或“某地区一套教材”,实际上降低了中小学教材质量。出于利益的考虑,不少地方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一些地方的领导同志担任教材的主编或名誉主编,为在省内通过行政力量推销教材提供了便利。

二是对教材编写者的资质认定并无客观的科学标准,导致任何单位、个人、团体事实上都能编写中小学教材,这与中小学教材体现国家意志的属性不相符合。少数编写和出版单位为了教材能顺利出笼并得到最大范围的使用,使用多种“公关”手段打通“关节”,对教育形象和社会风气都产生不良影响。

三是尽管国家建立了立项和审查机制,但目前看来,把好中小学教材的“准入”关是非常困难的,每年国家教育部印发的春季和秋季中小学用书目录依然是厚厚的几大本。而对于投入较大的教材编写来说,真正因为质量而被“枪毙”的教材很少,因而事实上也便利了不合格教材的出笼。

四是如此多样的教材不可能有大体相当的内容和质量,即使是同一个人按照同样的课程标准也不可能编写出深度、难度和质量相当的两本教材。这就使不同地区的学生使用不同教材而导致教学内容存在差异,那么为什么同是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公民却要接受内容存在差异的教育?这对他们日后的升学甚至就业的影响是否在公平所能承受的范围以内?显然教育内容的差异不符合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公平性的本质。

五是中小学教材的价格日攀新高,已经超出了占基础教育大多数的农村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这不符合中小学教材建设公益性的本质,不利于义务教育的普及。中小学教材价格不断上涨,导致了许多中间环节利润的增长,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就学成本,也为腐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必须坚决予以遏止。

中小学教材建设必须体现国家的意志,在义务教育阶段还要体现公平、免费(起码是低费)的原则。国家已经采取了包括进行立项审批等手段来加强中小学教材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果,但是对于解决上述问题来说还仅仅是“外科手术”。如何使中小学教材回归其本位――由国家主要承担其建设经费而保证国家意志的体现,而不是成为逐利的载体,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也就有必要对中小学教材管理体制进行“伤筋动骨”的改革。

一是整合现有课程教材研究力量,成立国家中小学教材编写研究机构,其任务就是进行中小学教材研究,有机吸收国外经验,根据课程设置,结合我国实际编写中小学教材。该单位隶属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专职于中小学教材建设,彻底改变现有编写力量以兼职为主、甚至个人也可以编写中小学教材的状况,杜绝教材良莠不齐的源头。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编写数套适应性教材,但其要求必须基本相同,不能存在教材的城乡、地区差异。

二是成立中小学教材出版社,专司中小学教材出版。当年为了出版大百科全书,国家专门成立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对于中小学教材这样一件意义远大于一套大百科全书的建设事业来说,为此专门成立出版社并不为过。这可彻底改变近百家出版社一起挤进中小学教材出版市场、将教材出版当作逐利手段的不正常现象,确保教材出版质量。

三是中小学教材建设经费全部由国家财政负担,包括上述机构的成立以及人员、工作经费以及相关的培训经费。所出版的教材应免费发放给中小学生,由出版社直接将教材发往各地,省略所有中间环节。

四是如果国家财力一时承担不了上述教材建设费用,则应对教材价格进行严格限制。根据教材印数大的特点和一般图书成本为每印张大约0.2元的实际,将教材价格限定在每印张0.25 0.30元之间,其利润部分足以支撑上述机构所有费用和培训经费。即使按此定价,其价格也仅为现行中小学教材定价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中小学教材建设事关两亿三千万中小学生的切身利益,事关教育的公平和公益性,事关国家意志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集中体现,必须把学生的权益放在首位,改革现行的教材编写、出版、发行等管理体制,真正使教材建设回归本位,促进基础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