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家书抵万金

2005-04-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宫希魁 我有话说

近读《曾国藩家书》,感慨良多。对曾公家书所涉及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类的内容,由于人们的立场和视角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评价不一。但对其社会积极意义和长久的文化保留价值,恐怕很少有人不折服。难怪毛泽东在1917年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家书这种实用性很强的信息和文化载体

,在现代通讯工具出现以前,曾是家人之间信息和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并具有思想和文化积累的功能。不管是名门望族,抑或是山野村夫,从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的甘泉所挥洒成的一封封家书,历来是文化殿堂中的瑰宝。多少志士仁人的临终绝笔,多少文人墨客的千古绝唱,多少百姓悲欢离合的故事,是用家书的形式传世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这些朗朗上口的诗句,就是鲜明的写照。我上学后,将所学到的文化第一次派上用场,是替不识字的母亲给外公写信。“儿子能写信了”,这是出自母亲之口最具纪念意义的夸奖。

可是,令人忧虑的是,自从现代通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之后,尤其是程控电话和电脑的逐步普及,家书失去了昔日的辉煌,越来越没了用场,以至几乎被人遗忘了。家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只要按动几个按键,便可柔声细语,诉说衷肠了。这种现代通讯手段,实用是实用,便捷是便捷,可是却没了文化,昔日家书中丰富的情感、优美的文字、深邃的哲理被程式化的音响和符号所代替。这些符号转瞬即逝,即使里面有时也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和闪光的语言,但却很难长久保存下来。

我不是一个复古主义者,也不是一个对现代科技采取敌视态度的人,更不想引导人们放弃使用电话和网络而去笨拙地书写家信。写这篇短文的用意仅仅在于提醒人们关注这样一个事实,人类社会的进步既包括技术方面的进步,也包括人文方面的进步,如果只重视技术而忽视人文,则人类所特有的感情、特有的理性、特有的思想境界将统统向机械性方面异化,最后摧毁的是人类长久营造起来的精神家园。因此,无论是在一些出版物中还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都应该给书信保留一席之地。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