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绽放的“五朵金花”

2005-04-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苗家生 我有话说

由沈鼓集团“五朵金花”担任主导设计的我国第一套四万空分压缩机组雄姿。(沈鼓集团供稿)

编者按

2002年至2004年,沈阳鼓风机(集团)公司承接为大型氮肥装置国产化技改项目研制“心脏”设备―――我国第一套四万空分压缩机组的任务,由该公司设计部的五位女工程师担任主导设计。她们在设计研制过程中,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高超精湛的技艺,克服重重困难,呕心沥血,忘我工作,为机组的成功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项目的研制成功,结束了我国大空分装置压缩机组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五位女工程师组成的攻关集体因而荣获“全国五一巾帼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被誉为沈鼓集团的“五朵金花”。她们的先进事迹具有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等鲜明的时代特征,她们是工人阶级的优秀楷模,是新一代科技人员的先进代表。学习“五朵金花”的先进事迹,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报将从今天起以《在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绽放的“五朵金花”》、《众手培育“五朵金花”》、《沈鼓集团工程技术人员心目中的“五朵金花”》三篇通讯连续报道沈鼓集团“五朵金花”的事迹。

沈阳,被誉为“共和国的装备部”,几十年来,它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而今,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号角声中,沈阳的装备制造业又为铸造共和国的辉煌谱写新的篇章。2004年12月28日,我国首套大型氮肥装置国产化技改项目在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投产,这标志着我国告别了大氮肥装置依赖进口的时代。这套大氮肥装置的“心脏”部分―――40000Nm3/h空压机组,就是沈阳鼓风机 集团 有限公司制造的,这套机组的主导设计师,是该公司的五位女工程师―――设计部仪表电气控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王英杰,主机室高级工程师王广兰,主机室工程师张玉珠、葛丽玲、严鸿,沈鼓集团的职工亲切地称她们为“五朵金花”。

为中国风机工业树立一座新里程碑

2002年10月15日,辽宁大剧院披上了节日盛装,沈阳鼓风机 集团 有限公司在这里隆重举行4万空分装置压缩机组投产誓师大会。坐在会场前排的五位主导设计师王英杰、王广兰、张玉珠、葛丽玲、严鸿,此刻心情格外激动。

长期以来,我国化工企业的大氮肥装置一直依赖进口,在过去30多年中,共引进了32套大氮肥装置,耗资折合人民币800多亿元。为了打破外商在这一领域的长期垄断,拉动民族工业,2000年9月,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型氮肥国产化技改项目立项。为大型氮肥装置国产化提供装备是沈鼓集团的夙愿,沈鼓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为此盼望了20年。经过与众多竞争对手的激烈角逐,沈鼓集团获得了华鲁恒升公司的订单,承担了我国第一套4万空分装置压缩机组的研制任务。对这两个企业来说,大型氮肥国产化技改项目的成败生死攸关。华鲁恒升公司总经理杨振峰坦言:“如果搞砸了,华鲁恒升在中国化工行业就可能消亡了,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对沈鼓来说,这个项目成功了,将为他们带来广阔的市场和可观的效益;失败了,沈鼓将永远不能涉足化工行业大空分压缩机领域。沈鼓集团董事长、总经理苏永强在会上勉励全体职工 4万空分装置压缩机组的成功将为中国风机工业树立一座新里程碑。

沈鼓集团领导经过深思熟虑,选择王英杰、王广兰、张玉珠、葛丽玲、严鸿担负我国第一套4万空分装置压缩机组的主导设计重任。她们平均年龄35岁,勤奋好学,不畏艰难,敢于攻关,勇于创新,曾出色完成了众多项目的设计任务。王英杰、王广兰过去设计过同类单缸空压机及仪表电气控制系统,而且有丰富的现场经验。张玉珠、葛丽玲、严鸿也都是沈鼓集团设计部的佼佼者,有过不凡的业绩。如今,一副更重的担子压在她们肩上:王英杰负责空压机仪表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审核及整个机组的总协调;王广兰负责空压主机的设计;张玉珠负责与之配套的氮压机设计;葛丽玲负责两台氨压机的设计;严鸿负责氨冷冻压缩机的设计。她们向华鲁恒升公司的老总承诺 我们给予用户的不仅仅是几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机组的惊喜,更重要的是奉献上沈鼓人的真诚、体现沈鼓人的素质、展示沈鼓的实力……

厉兵秣马驰骋自主创新主战场

4万空分装置压缩机组是一个十分庞大的连动机组,在设计制造上都有相当大的难度,其中多项指标创下我国离心压缩机制造史之最,多项技术属于世界风机领域的前沿课题,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掌握。从合同签订到设备交货只有13个月时间,4万空分装置压缩机组这颗“心脏”能不能如期在华鲁恒升公司的大氮肥装置中“跳动”?中国的大型氮肥装置国产化目标能不能实现?五位主导设计师笔下的每一张图纸都成为沈鼓集团和华鲁恒升公司数千职工关注的焦点。“五朵金花”不负众望,以她们对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执著追求和雄厚的技术实力,攻克了设计上的无数难关。

承担氨冷冻压缩机主导设计任务的严鸿,是五姐妹中最年轻的,当时才29岁。接受任务时,严鸿刚遭遇巨大的不幸,丈夫因患脑肿瘤去世,他们的孩子才两岁多。她把悲痛深深地埋在心底,和姐妹们一起担当起重任。氨冷冻压缩机是最后签约的项目,只有8个月的交货期,需要尽快拿出设计方案。严鸿每天加班到晚上八九点钟,总是乘坐最后一班公交车回家,上车时已是疲惫不堪,到了终点常常因为睡着了被售票员叫醒。设计中,转子的动力学技术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她,眼看交货的时间一天天逼近,仍然没有头绪。严鸿虽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是她并不感到自己是孤军奋战,在她的背后有沈鼓的一批专家作坚强后盾。老一辈技术专家马将发建议她尝试使用一个从来没有使用过的程序,并为她的设计提出了几处关键性的修改意见。严鸿查阅了大量的技术档案,使用新的程序进行一次次计算调试,终于突破了设计上的障碍,出色地完成了设计任务。

张玉珠攻克了氮气压缩机设计中的一个个技术难关,工程管路的技术难题又接踵而来。张玉珠从来没有搞过管路设计,她刻苦研究管路设计程序,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一个假日,她和丈夫去丹东的亲戚家,返回沈阳途中,丈夫接到本钢一位朋友的电话,听他们在聊除尘管路的事,张玉珠精神为之一振,让丈夫把车开到本钢,她要考察一下管路的弹簧支架固定设计。丈夫说,你连走亲戚都在想工作。在规定的期限前,张玉珠拿出了最优化的工程管路设计,为机组一次试车成功奠定了基础。

2004年7月,4万空分装置压缩机组研制成功,华鲁恒升公司点将请王英杰、王广兰指导他们试车。

现场的试车准备工作在有序地进行。机组运转起来了,王英杰、王广兰精力高度集中、目不转睛地观察着。随着汽轮机转速的升高,机组震动越来越大。凭着多年的经验,她们判断 用户想在试车中越过最大连续速度,直接升到跳闸转速,考验一下机组的性能。“不行,这样有危险!”王广兰要求立即停车检查一下异常震动的原因。试车现场的机器声响震耳欲聋,王广兰的嗓子喊哑了,机组还是没停下来。她着急地对王英杰说:“再不停车检查就可能真出问题,一定要停车 ”王英杰猛地从操作室的座位上站起来,大喊一声:“马上停车,不然我拉闸!”机组停下来了。她们马上打电话向沈鼓集团总部通报情况,公司找人连夜查图纸、审设计、找原因。分析的结果与王英杰、王广兰的判断完全吻合―――是主机内密封出了问题。第二天上午,用户同意打开主机壳进行检查,确实是密封出了问题,个别螺栓已经断裂了。沈鼓火速派人来德州排除了故障。

王英杰、王广兰靠强烈的责任心和精湛的技术,避免了首次试车走弯路,为日后负荷试车一次成功提供了保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