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慎终追远 继往开来

2005-04-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宋晓梦 杨永林 我有话说

用祭祀的方式来缅怀先祖、纪念对民族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使之流芳千古,激励后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近年来,清明节在陕西黄陵县祭祀黄帝陵的活动已成为国家大典,对黄帝文化的研究也进入一个比较活跃的时期。不久前在西安和延安两地举行的“黄帝祭祀与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上,50多名与会学者

再次对黄帝祭祀、黄帝文化以及心祭与形祭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俊义等认为,对黄帝其人和黄帝祭祀有不同看法本是正常现象,但有些人断然否定黄帝其人和黄帝祭祀的合理性及现实意义,显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祭祀文化的轻率否定,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无视黄帝祭祀的文化内涵,无视从古至今中华子孙尊祖敬宗、慎终追远的道德情怀。朱士光、马世之、王辉、许顺湛等学者则从历史文献和考古等方面论证了“黄帝是人不是神”的问题,认为黄帝时代是中国文明的源头。还有学者指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不管他是一个人或一个部落领袖的称号,他都是人。还有学者引用毛泽东撰写的《祭黄帝陵碑》碑文,指出对先贤的缅怀,不是什么迷信,而是“继志述事”,发扬光大其精神。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曾于1937年清明节共祭黄帝于黄帝陵前,以示民族大义,共同团结抗日。我们今天纪念黄帝,就是为了凝聚民族的力量,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早日完成。

心祭与形祭的关系也是这次讨论的热点话题。虽然清华大学的张岂之教授和彭林教授都认为心祭和形祭并不对立,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理想的祭祀活动,但两人的侧重点却有不同。张认为,心祭重于形祭。人们在进行祭祀礼仪活动时最重要的是内心要有真实的感情。现在祭陵活动的不足,主要不在形祭,而是缺少心祭。应该明确地将这一活动看成是一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陶冶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向民众进行宣传教育,才能产生加强民族凝聚力的效果。彭则认为,祭祀黄帝本身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另制新礼完全恢复古礼,都太极端。但若将祭典改得面目全非,难以为华人世界认同。他分析了去年和今年祭祀大典中严重失礼产生的不良效果和四川某地祭孔,由于没有文化底蕴,引起海内外学者不满,损害了我国的文化形象,说明祭祀文化形式与内容的重要。他强调:祭祀的目的与其说是为了死者,毋宁说是为了生者,是培养生者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因此诚敬是礼之根本。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