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消除农业信息不对称的政策选择

2005-05-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卢丽娜 我有话说

在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中,信息不对称现象十分严重。首先是市场信息不对称。由于没有建立起市场信息传导机制,农民很难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与产品产量,生产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或压价竞争,使农产品供给短缺和过剩现象交替出现。一些农民还消极地采取逆向选择的办法,将大量的资源配置到低

科技含量、低附加值的传统农副产品的生产上,这也是导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难以得到有效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是科技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渠道不畅,农业科技成果与技术项目不能在农村迅速推广,一些人趁机利用假农业科技信息、种植和养殖信息欺骗农民,甚至利用假化肥、假种子、假农药等坑害农民。第三是政策信息不对称。大部分农民对于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不了解,不会利用。再加上农民组织化和社会化程度低,这不仅使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得不到及时表达,利益得不到充分体现,也使政府难以准确制定出符合农民实际需求的政策和措施。

在我国农业经济是弱势经济,农民是弱势群体,不仅要面临自然灾害的风险,又要面临市场经济的风险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农业信息不对称已成为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因素和影响社会和谐进步的一大障碍。要摆脱这种困境,仅仅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只有通过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主导作用,从政策上更加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通过制度创新与公共政策调整,才能为农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最终解决指出方向并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要把信息资源有效配置到农村。农业经济信息是一种特殊资源,一旦被使用,传播的范围越大,社会效益越好。一个农民如果拥有了某些信息,他不可能独占使用,往往会被无成本地传播。农业信息又是不可逆的,如果农民一旦使用了假种子,其损失是无法挽回的。这些特殊性说明,农业信息资源必须由国家统一配置,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政府要加快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县级农业信息网络和乡镇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农产品供求信息网,由政府发布有关的政策法规、统计数据、市场动态和预测预警等信息,引导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的升级,使农业生产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

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农业信息技术作为新的农业技术革命的先导,已成为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业资源管理利用水平最有效的手段和工具。政府应支持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和精准农业,支持重点农业科技成果与技术项目推广、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园区建设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农业信息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和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

加大农民信息能力的培训力度。农民的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对农业生产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是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主要靠教育。政府应增加专项资金,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各种技术培训支出,通过多种途径培训农民,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增强农民收集、消化、吸收和应用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家庭增加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和文化教育消费,从整体和长远上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

健全农业信息化的政策法规。以规范的信息处理制度和严格的信息发布制度,调整社会信息关系,规范社会信息行为,加大执法力度,保障农业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使农业信息的采集、传播、发布等有规范的法律规定,包括无偿为农民提供信息、积极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不得发布虚假信息等。使农民能够公平获得信息,免费使用信息,从而降低和克服农业信息的稀缺性与不对称性。

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应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把城市一部分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引向农村,使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使社会信息服务向农村扩展。应鼓励社会各界开展信息扶贫,建立多种科技信息扶贫示范推广模式,加强对贫困地区部分县、乡、村基层组织的信息能力建设,帮助农民利用信息脱贫致富。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