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开路先锋到幕后英雄

2005-05-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施金东 李燕飞 摄影胡家武 我有话说

慰问团与边防后勤保障分队官兵合影

在中国首批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防暴队中,有一支特殊的分队―――后勤保障分队,19名队员全部是公安边防部队的现役军人,担负

着整个防暴队的军需给养、车辆维修、医疗卫生和通讯等后勤保障工作。从去年9月17日作为先遣队先期奔赴海地,到今年4月19日最后一批归国,他们全力保障了维和队员睁眼有电、伸手有水、出门有车、通讯顺畅、随时有饭吃、随时有枪取、随时可就医的需求,建立了系统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为防暴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全天候服务

2004年9月17日晚,当后勤分队分队长王晓明带着先遣队到达海地时,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远远超过了原有的想象。没有蚊帐,没有任何生活用品,20多小时的长途跋涉加上时差的关系,大家都已经精疲力尽,队员用冷水就面包充饥后倒地就睡,第二天,每名队员身上都有大片被蚊虫叮咬的红斑点。

维修组的同志既要外出执行勤务和哨位警戒,还要担负建设新营地的工作,刚放下枪就拿起工具干活,在极短的时间里,队员们在荒地上建起了设备齐全的一级医院、厨房、冲凉房和发电机房等,保证了水电、医疗、吃住等一整套完整设施的运转。刚到海地的时候,由于社会混乱,炊事组的同志既是炊事员,又是战斗员,炊事任务完成后,就拿起枪执勤。由于先遣队从国内带去的食品有限,炊事员常常冒着危险从当地超市购买蔬菜,保障了队员的饮食。防暴队的厨房设置在餐车上,当地气温高达40多度,餐车里的气温高达50多度,在里面工作十多分钟全身都会被汗水湿透,人会感到窒息,炊事组的4名同志轮流上车操作,坚持做好每一餐。在这样的条件下,队员们先后接待了常驻联合国大使王光亚等四批数百人的慰问团,成功举办了春节聚会等十多次大型宴会,得到了王光亚大使和联合国官员的高度评价。永不间断的钢铁运输线

防暴队海运汽车抵达太子港的那天,后勤分队车辆维修组的同志们兴奋地和联合国安全部队一起前往接车,任务是将全队59台汽车运送到营地。可是,在逐一对车辆进行检查后,他们才发现由于受到海上腐蚀性空气的侵蚀,59辆车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而船运公司又强烈要求当天就要把车辆全部运走。维修组组长刘可夫带领几名队员一头扎进了闷热的船舱。船舱里混杂着一股股难闻的臭味,船艇发动机的噪音也让人难以忍受,但是没有人说一句抱怨的话,大家就想着尽快把车修好。就这样,从早晨6点到晚上8点,队员们整整干了14个小时,连中饭和晚饭都没顾得上吃,每个人的衣服都是油斑和污迹。

11月6日晚上10点钟,维修组接到命令:5号装甲车在太阳城地区出现严重故障,被迫停在太阳城地区一号执勤点坡顶等待支援。太阳城是太子港治安最为混乱的地区,多支非法武装分子聚集在那里,几乎天天都会发生交火和流血冲突事件。加上已是晚上10点多钟,漆黑一片,没有任何照明设施,这个时候进入太阳城地区最容易遭到当地武装分子的袭击。维修组的同志火速赶到了现场,来不及脱下厚重的防弹衣,就拿着工具钻到车底下排除故障,周围时不时传来零乱的枪声,但是他们全然不顾,奋战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排除了故障。由此,他们被队员们称为:永不间断的钢铁运输线。无国界的爱

11月18日,是海地前军人的一个纪念日,这天有大规模游行,医疗组长吴立格同战斗队员一起带着野战食品,早晨不到7点钟就出发执勤,枪声一直不断。在游行现场,一片狼籍,到处是砖头碎瓦,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躺在血泊中,周围围了很多人,小女孩的两条小腿几乎被炸烂了,都已骨折,流血不止,惨不忍睹。吴立格冲上前去为小女孩包扎固定,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到了医院,医生想给病人输液却连液体也找不到,吴立格又跑回救护车,拿下几瓶液体送给他们,看到病人输上液体后,她们又急忙返回现场执勤。这样的事情对于她来说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

王蕾娟,是防暴队所有女队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个,身体状况并不好,但是她每天坚持和男队员们一起连续执勤十三四个小时。12月31日,王蕾娟与二分队担负伯莱河的警戒守卡任务。中午13时许,在距离执勤点30米的地方发生了激烈枪战,随即有一名持联合国工作卡人员求救,王蕾娟和战斗队员利用平时练就的实战技能,相互掩护,进入发生枪战的地区救助联合国工作人员。她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针对伤者的实际情况,迅速对伤者进行救护,经过半小时紧张的清理伤口和包扎处理后,伤者脱离了危险。队员在执行任务和站岗时必须戴钢盔、穿防弹衣,再加上枪支,几十斤重的东西压在身上,致使肩背痛、腰痛、腿痛的病人特别多,医护人员就为他们进行神经阻滞、按摩、刮痧、拔罐、理疗等,想尽一切办法使他们再次轻松上阵。队员的疾病还带有很多心理因素,在异国他乡生病后心理压力很大,医疗组的同志不但医治他们的身体疾病,还尽可能给予心理安慰,并从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其他国家的维和民警也经常慕名前来就诊,医疗组先后为上百位外国维和警察就诊,在联合国维和警察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街头抢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