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关注各地高技能人才热点

2005-05-0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编者按: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后,高技能人才工作已经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最近,按照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由全国总工会、劳动保障部、教育部、国资委等十一个部委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分赴广东、黑龙江、山东、湖南以及陕西等部分省市,设定调研提

纲,邀请企业、院校及相关部门的代表座谈,从不同侧面听取他们的意见及建议,分析当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对策及政策趋向。现刊发部分调研报告摘编。

陕西报告

一、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巩固。“干部”和“工人”之间的身份差别仍然是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员之间收入悬殊的重要原因,同工不同酬,工资收入体现不出技能水平的差别。长此下去,势必影响技术工人队伍的稳定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企业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待遇落实方面差异较大,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一些地方中小企业和刚刚开始复苏的国有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意识薄弱。

三、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严重不足。目前,省财政对承担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的技师学院、技术学院等没有任何投入,而高技能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先进的教学仪器、实验实训设备等仅靠学校自身积累很难满足需求。每年省财政投入3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职业教育发展,但承担全省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养50%以上任务的技工学校却分文未给。企业内职工教育经费来看,能足额提取1.5%的企业为数不多,且真正用于一线技术工人培训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更少。

四、企业内鉴定和技师评聘工作比较薄弱。陕西大多数企业数十年来一直沿用的是按工龄、年限、资历晋升职业等级,企业内鉴定工作比较薄弱。

五、高技能人才交流和保障机制建设方面滞后。目前,在职业介绍中心尚未开辟专门的高技能人才服务窗口,缺乏推动高技能人才合理流动的有力手段和措施。

广东报告

一、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成为下一步经济发展、产业变革和企业寻找新的增长点中的一个主要障碍。

二、企业、培训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还不充分,在企业用人和学校培养人方面存在一定程序的相互脱节。

三、培训手段和方法还有待改进,高技能人才的基本培养模式还有待探索。

四、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建设(包括职业标准、适用教材、考核题库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黑龙江报告

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具备一定的技能人才基础,但在新世纪、新阶段,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经济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面前,技能人才仍是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一、 技术工人素质现状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要求。技术工人数量短缺,结构不合理。根据老工业基地发展需要,比照发达国家技术工人构成,全省尚缺高级工近30万,中级工近50万。

二、高技能人才年龄普遍偏大、学历偏低,部分青年工人学技能的积极性不高。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顶尖技术工人流失的威胁。仅齐齐哈尔市近年流失的技术工人骨干就达1000多人。

三、全社会还没有真正形成尊重技能人才、争当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

四、落实高技能人才政策需要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做支撑。尽管国家和省、市政府出台了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但由于这些政策还缺少具体的实施细则,或者还没有被社会和企业全面了解掌握,政策的落实还有一定的差距。

湖南报告

一、全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认识还有待于提高。由于长期以来受“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以及“重仕轻工”、“重学历轻技能”等传统的陈旧观念的影响,社会对高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还存在模糊认识。

二、高技能人才队伍的“量”和“质”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近年,湖南省高技能人才队伍虽有明显改善,但从总体上看,高技能人才数量不够,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区域、行业分布不均衡,不能适应湖南省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需要,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截止到2004年底,全省220万技术工人中,高技能人才(技师27256人、高级技师681人)仅占技工总数的1.3%。

三、高技能人才工作经费投入不足。一是政府投入不足。2003年湖南省财政投入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67%,技工学校占当年教育经费总投入的0.59%。二是企业培训经费难落实。据湖南省抽样调查的325家企业中,有117家企业多年基本上未开支职工教育培训费用。三是社会投入热情不高。

江苏报告

一、对高技能人才短缺职业底数不清,哪些岗位紧缺,哪个行业企业缺什么样的人才,哪个部门都说不清楚。因此,建立高技能人才档案、预测报告等基础性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从企业市场需求方面看,根据国家要求及全省经济发展的需要测算,全省高级工以上技能人员缺口为30多万人;以国家抽样调查“十五”期间企业对高级工以上技能人员占29%的估算,全省缺口在60多万人。

二、企业的技术职称与技能等级应互任互通;政府应加强高技能人才进修服务和同业交流提高;希望国家建立高技能人才服务网络等。在培养完成新技师任务时一定要注重培养质量,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

山东报告

一、一些企业缺乏培训积极性,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没有完全显现出来。由于高技能人才培养时间长、投入大,还对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有影响,企业缺乏对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些效益好的企业不愿投入,效益不好的企业无力投入。

二、技工学校规模有限,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地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全省能够培养高级技工的学校仅有30多所,技师学院只有1所,总培养规模为3万人,其发展速度、培养规模难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发展政策不平等,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体制尚不顺畅。尽管中央和省明确技工学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技工学校难以得到一视同仁对待。

四、多元化投资渠道尚未形成,制约和影响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目前,各类社会力量举办的技能人才培养机构主要以培养第三产业的专业人才为主,对培养第二产业高技能人才的设施设备投入相对比较少。缺乏资金和设备,造成培训能力弱、培训层次低,难以满足新工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需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