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国家人才安全重在落实

2005-05-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殷泓 我有话说

我国的人才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关注掌握国家核心机密和核心技术的人才的流向。尽管如此,具体的人才安全保障体系却有待尽快建立。“构建人才安全保障体系不能再停留在讨论的层面上了,必须尽快采取具体措施,制定具体政策法规,将保障人才安全落到实处。”日前,中国人事科

学研究院院长王通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忧心忡忡。

今天,掌握着国家关键技术和机密的人才在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安全方面具有战略上的对抗性,这样的人才流失,造成的损失往往比一般的知识侵权更具破坏力和杀伤力。事实上,我国目前的人才安全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中科院某研究所近几年从700多人减少至400多人,相当一部分流到了跨国公司;在西部某省承担国家某国防项目的3个主任设计师也被外国机构挖走;一家国有商业银行近3年有62.4%的优秀人才被外资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挖走;美国一家公司曾公布过一份名单,里面囊括了我国金融界2000名高级人才。只要跨国公司有需求,相应的人才就会受到猎头公司的秘密“邀请”。

人才安全问题在我国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危及到科技、经济、国防等各方面的安全。对此,王通讯院长认为:人才在合理范围、以适当的数量流动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能把人才安全与人才流动对立起来。可是,掌握着重要的商业机密、科学技术甚至是国家机密的人员的流失,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那么,如何从国家层面建立人才安全保障体系呢?王通讯认为必须尽快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制定划定重要、关键人才的标准。对哪些人才的流失会对国家的安全造成威胁,应该有一个科学的划定和圈定。这些人才应该包括重要的军事人才、金融人才、重要的科学家等涉及国家机密岗位、掌握国家核心技术的人才。这个划定的标准一定要科学、合理,不能划的过宽,以免影响人才的合理流动;也不能划的过窄,以免错失一些重要人才。

二是研究重要、关键人才流失的案例。从案例中寻找原因,从中得出教训,找出避免流失的具体办法。

三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吸引、留住人才。这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采取具体措施。宏观上要建立激励机制,如制定科学的、有吸引力的薪酬体系,用适当待遇留人,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让人才不仅从个人利益出发,而且还要从民族、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量自己的流动问题。同时,从微观上,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稳定措施,多管齐下,避免重要人才的随意流动。

四是完善重要人才流动批准程序,避免人才流动的简单化或单方面处理人才流动事宜。可以由一个综合管理部门来牵头,各部门协调、配合,分工负责。比较符合我国目前情况的是,由组织部门来抓总、牵头,人事、经济、科技、财政、金融、军事、公安等部门协调配合。在此健全、合理的人才流动批准体系下,掌握国家重要经济信息、军事情报等重要资源的人才的流动,将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王通讯最后表示:“面对人才资源全球化的竞争,我们别无选择,必须站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尽快构建并实施系统的人才安全保障体系。我们的目标是,既要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社会环境,又要从制度上、程序上预防重要、关键人才的流失,以人才优势赢得竞争的胜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