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诗人林岫

2005-05-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丽心 我有话说

林岫 中国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有著作多种。

  诗是思想的浓缩,诗是激情的升华。诗人将自己的心声凝结为诗,用优美的文

学语言表达出爱与憎。林岫本职是古典文学教授,又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称其为书法家虽然更为实惠,但她本人则倾心诗人这顶王冠。

诗言志,诗人追求崇高的理想,蔑视吃喝玩乐的醉酒人生,“羹蔬从简易,吟啸向轩昂”,无疑是林岫的最大乐趣。

以诗人的独特视角关注社情民意,林岫具有清醒的时代意识和犀利的批判笔锋。其组诗《红与黑》40首中,充分展现了诗人的爱与憎。

“市选美婵娟。一瓶香水价三千,卷毛洋狗牵。”

“豆饭省油盐。娃儿学费又增添,月下织芦帘。”

她努力了解社情民意,在九野采风的一些诗作中表现出一些可贵的责任感。她的一首《读报戏作禽言・猫头鹰劝啄木鸟》:“日啄瘿虫苦不休,何如宛转练莺喉?可知昨夜歌星吼,一曲千金算小酬。”又《啄木鸟劝猫头鹰》:“扩眼今多美容术,焉如君眼自然眸。新闻鼠贵应无事,何不花厅作舞俦。”借禽言针贬时弊,作者眼光锐利,洞察至微。

诗是文学创作,也是行动指南。林岫资助过多名失学儿童,当听说还有一位学习出色的孩子没人资助,她又包了。京城打工子弟失学在街头,她心急如焚,倡议首都书画家举办作品义卖,亲临义卖现场,借媒体的采访大声疾呼。之后,又为打工子弟编写的读物上亲笔题词,可谓“净心结愿”。“非典”期间,《北京晨报》组织了一场书画义卖,林岫又提供书法佳作,拍卖所得23000元全部奉献。买者是倾注爱心,也是对林岫的仰敬。还有一次,“中日短诗交流会”在北京举办,缺少经费,她出钱资助使活动得以顺利地举行。

当代中日诗歌界有着传统友好情谊,是由赵朴初、林林等诗人的开拓,成为中日友好民间交往的一股力量。林岫十分看重这项工作,接续了前辈诗人的火炬,致力于中日两国诗歌界的文化交流,努力搭建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平台。

林岫为人性格直爽,有女侠般的气质。庄子说:“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号。”她是风,微风拂柳而无痕;疾风怒吼而雷鼓喧天。当霸权主义横行“南盟”时,她用笔作战斗武器,其词曰:“铁铸英雄男儿骨,轰不倒,风姿蓬勃。骈肩昂首立碑前,鼓乐起,歌声沸。”悲情化作铮铮铁骨,感人肺腑。

我们祖国蒸蒸日上,盛世国强,她每逢重大纪念日和节日都会援笔赋诗,留下当代诗人对时代进步的讴歌。在《为建国55周年所作》,她写道“锤镰举,烹鲜善治;金汤固,万邦辐辏。最吐气,港澳珠还,正瓯待台澎,英才抖擞。迓新纪开元,小球日旭,腾踔更瞻龙首。”

听她的课,读她的著作,后来还与她交往,深知林岫是诗人的气质,其诗词曲赋都有超凡的表现。唐宋诗词发展到一个高峰,是因为有一个文化背景,而欣逢盛世,林岫的感触则超跃了那个年代,她高歌颂扬盛世昌国,情真意切。

林岫对诗书的追求不是名闻利养,她兼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之任,其工作是对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她主持讲座,编写了《诗词知识与创作》,她对古典诗词的传授不遗余力,是分外之事也是分内之事。为提携后学,广设杏坛,集众宣流,为的是烛火传继,慧炬长明。对于中华民族的传播和弘扬,付诸的是行动,这是林岫先生一直身体力行的实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