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你是我人生中的一面旗

2005-05-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国圣 我有话说

“汝之荣也我之誉,汝之痛也我之苦。”这是西南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辅导员赵干甫老师给学生的毕业留言,也是全校所有辅导员的真实写照。

为青春站岗

一封校友来信,在5月的西政校园激起涟漪。

来信的是西政99届毕业生。事隔6年之后,他提笔感谢辅导员李晓梅:“没有李老师

,我肯定无法悬崖勒马。如果是那样,我真不敢去想自己现在的归宿。”

考入西政前,这位学生对家庭产生了强烈的反叛情绪。李晓梅了解后,有空就和他交流。这位学生在信中回忆:“您让我第一次打破了和长辈交流的障碍。我很爱听您表扬。您的赞许,使我的眼中第一次有了光彩。”他答应不做任何出格的事。但事隔不久,他却为报复父母离校出走,在外流浪了半个月。

作为辅导员,李晓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她仍然判断这位学生会返校,建议学校暂不作处理。这半个月,李晓梅从来没有睡安稳过。想到什么可能的线索,马上就去找其他老师和同学分析。离校的同学又突然返校时,看到自己的床铺干干净净,原来被丢得七零八落的东西也全部摆放得整整齐齐。室友告诉他,李老师每天都要来看几次,每次来都反复说“他会回来的”。这位同学说:“就像有心灵感应似的,流浪期间,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对不起李老师。正是这种愧疚感,最终让我回到了学校。”

学校的处罚是严厉的,李晓梅又适时给他缓解压力:“错了就改,从头开始。”她还借机与学生家长充分沟通,帮助家长和学生消除误会。现在,这位校友已经是国家司法机关的业务骨干。他说:“我将用我的一生,来回报老师对我的关爱。”

西政党委副书记李春茹说,一支愿意为学生全身心付出的辅导员队伍,是西政建校50年来一直坚持的优良传统。他们的工作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一些特别的时刻,这支队伍往往能展示他们巨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两朵雪莲花

外语学院的俄语教师杨艺,最初是被动员做兼职辅导员的。第一次与学生接触后,她就决定再也不离开这个“第二职业”,现在已干了11年。

1994年,外语系来了一位叫温智慧的内蒙古新生。温智慧自幼父母双亡,兄弟俩靠爷爷奶奶拉扯大。10多岁时,他就开始打工为自己和弟弟挣学费,高中也是一半时间在外打工一半时间在校学习。进大学后,温智慧从来都只吃最便宜的菜。由于长期营养不良,总是头痛,还经常生病,上课时注意力也很难集中。

杨艺想让温智慧到自己家里来改善一下,请了很多次,但温智慧一次也没有来。考虑到温智慧可能面子上过不去,杨艺就时不时买一些午餐肉,趁没有其他人在场时塞给他。那一年冬天,杨艺在路上碰到刚上完晚自习的温智慧,见他冷得有些发抖,马上回家拿出自己刚给丈夫织好的毛衣送过去。高大的温智慧接过毛衣后泪流不止,杨艺也忍不住热泪盈眶。

去年6月,杨艺在校外一家医院做手术。本来是悄悄去的,没想到刚出手术室,手机就响个不停。原来是一个毕业多年的学生碰巧打电话找她谈心,得知她生病,马上通知了其他同学。因为杨艺插着氧气管无法说话,好几位同学在电话里都急哭了。在青岛市委工作的门刚说,大二时,他被初步确定为新党员发展对象,但在学生党支部会上,很多同学都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他性格太内向,不善与人相处。杨艺知道他是因为家境太贫穷而有自卑心理,担心这些批评会伤害他的上进心,就更多地找他谈心,巧妙地安排一些交际场合帮他重拾信心,树立乐观向上的态度。毕业的第二年,门刚便被青岛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他给病中的杨老师寄来了两朵雪莲花,说:“请您放心,我会以实际行动为西政争光。”

无论天南海北,不管职位高低,时时给辅导员汇报自己的情况,成了众多西政校友长期坚持的“功课”。来自母校的教诲,也成了他们终身奋斗的动力。

数年相处温暖一生

赵修梅老师退休已有20多年,但她当年辅导过的学生仍然跟她联系紧密。他们还长期通过赵修梅,捐款资助正在西政念书的贫困生。一位校友毕业不久便开始捐资助学,现在退休都几年了还坚持不懈。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一位受资助的学生,我也从来不去打听谁得到了我的帮助。我这样做,是因为滴水之恩,应涌泉相报。西政给了我充满温暖的大学生活。这样的温暖,改变了我的一生,我希望能将它传递下去。

毕业于工商管理学院的陈玲,2003年因疑似非典被隔离。就在她觉得天塌地陷的时候,辅导员杨可青执意要送她去隔离场所。第二天,又送来生活用品、一大包她最喜欢吃的零食,还有厚厚的一封亲笔信。“我已不习惯用手写太长的东西,但我还是坚持不用电脑,因为我希望你知道,我们对你是多么有信心。”直到今天,陈玲每每想起这几句话,依旧难掩热泪。

因为外出联系工作的同学返校时,被查出“疑似非典”症状,西政一度出现恐慌情绪。这时,戴着口罩,提着酒精、体温计等预防用品和生活用品,每天在各个宿舍间连轴转的辅导员,成了学生心中最坚强的精神支柱。

经济学院2000级学生,毕业前给他们年轻的辅导员金梅送了一块匾,匾上写着四个字:师友情深。亦师亦友,良师益友,是校友们对西政辅导员们的共同评价。校党委书记张国林说,由于各种原因,高校的辅导员在职称评聘、工资津贴等方面,都与教学科研岗位的教师有一定差距。但他们以无私的奉献,传承着西政精神。很多校友记忆最深的,仍是辅导员的关爱。他们的心血滋润着一届又一届西政学子,并成为校友们温暖一生的回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