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无怨无悔的选择

2005-05-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燕琦 我有话说

2000年8月,怀着为贫困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做点事情的单纯想法,复旦大学博士生冯艾选择保留学籍一年,报名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到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白崖中学支教一年,那是生存环境极为艰苦的西海固山区。以前,白崖中学一年最多只有一两个学生能考上大学,然而,冯艾的学生中有十几个上了大学。去

年,一位学生在考上师范大学后给她的信中写到:“我把您和母亲的照片摆在床头,每晚看着它,都会给我无穷的动力和勇气,我将来准备像您一样,回到大山,播种希望!”

2003年6月,当冯艾看到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招募启示,她再次选择保留学籍,来到祖国西南边陲海拔3000多米的彝家山寨,开始了第二次支教服务。初到战河中学,让冯艾感受最深的是教学条件的落后。学校没有图书室,学生除了教材连本字典都没有,更不用谈课外书了。孩子们的学习基础差得让她痛心。看着学生,冯艾暗下决心,一定尽心尽力教给他们更多的知识。在战河中学的日子里,冯艾教过初一、初二年级的语文、历史、地理、生物以及全校的音乐课,每周30多节课,没有周末,一个月连续工作28天。整天就是备课、教书、改作业,一天下来,累得骨头都要散架了,一句话也不想多说。教学中,她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语言障碍。全校学生都是彝族,平时都说彝语,往往上到小学四五年级才开始学说汉语。有些初一学生听不懂汉语,还要靠其他同学翻译。教学大纲中1节课的内容,冯艾至少要上3节课。于是,她根据学生的特点,努力营造一种很快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多说、多练。课堂上,冯艾教孩子们汉语,孩子们教她彝语、彝族歌曲甚至彝族舞蹈。这种互动式教学一下拉近了她和学生的距离,课堂的气氛变得越来越活跃。

冯艾发现很多村民从未看过电影,更别说看一台像样的节目了,此后她便开始考虑“送戏下乡”。随着春节的临近,为了搞一台大型文艺演出,让少数民族兄弟姐妹欢聚在一起,冯艾和县团委的工作人员跑遍了县里大大小小几十个单位筹集经费。首场演出那天,零下七八度的气温,可开演前两个小时,广场上就已经人山人海。几个小时的演出中,掌声、笑声始终不曾间断。当看到台上台下的彝族、普米族、傈僳族、摩梭族等12个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共同载歌载舞的时候,冯艾感到由衷的欣慰。

在西部的500多个日日夜夜里,面对那些质朴的百姓、可爱的学生,冯艾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崇高感和使命感。从大山深处归来,她总想告诉身边的朋友们: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每当冯艾想到孩子们的生命轨迹会因为她的付出而有所改变时,就感到无穷无尽的快乐。令冯艾最受鼓舞的是,在复旦、在全国,如今有1万多名像她一样的志愿者在300多个县做着同样的事―――帮助西部的孩子实现他们的梦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