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情系孤儿育英才

2005-05-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苗家生 我有话说

这是一个特殊的大家庭。从40年前这个大家庭组建至今,她哺育了3000多名孤儿,把他们培养成才。如今,她的儿女遍布祖国各地,他们当中有将军、领导干部和企业家,有各行各业的业务骨干。这个大家庭就是坐落在朝阳市的辽宁省孤儿学校。

1965年,辽宁省以朝阳孤儿院、丹东孤儿院和大连儿童福利院为基础,把分散在全省

各市福利院的孤儿集中到朝阳,组建了辽宁省孤儿院,1977年改称辽宁省孤儿学校。后来沈阳市孤儿学校也合并到该校,使之成为辽宁省唯一一所对孤儿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社会福利性质的学校,也是全国仅有的两所孤儿学校之一。

花园式的校园,现代化的教学楼,天真烂漫的孩子,走进辽宁省孤儿学校,映入眼帘的一切是那么温馨,那么和谐。人们很难把这里学生的身世和“不幸”这个字眼联系起来。然而,他们确实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这些孩子们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所应拥有的快乐、幸福、温馨的童年。进入这所学校之前,他们曾经饱尝了失去双亲的孤独和痛苦,幼小的心灵受过不同程度的创伤。幸运的是,辽宁省孤儿学校使他们改变了命运。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的帮助,老师的关爱,同学们兄弟般的情谊,使他们又拥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在这里,孤儿们无忧无虑地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学校在学习上对他们严格要求,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饮食有食谱,居住有标准,穿戴有规定,学校的浴池每周为学生开放,校医室定期为学生检查身体,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为了让每个孤儿都能体验到“家”的温情,每年的除夕夜全校的教职工都到学校为学生包饺子。过生日是孤儿们的一件大事,学校对此极为重视。即便是有些学生对自己的生日不得而知,他们也能过上“档案生日” 民政福利部门办接收手续的日子、甚至到孤儿学校上学的日子都成为他们的生日。

在这所特殊的学校里,工作着一群特殊的教师,他们既是老师,又是家长;既肩负着教育的任务,又承担着监护的责任。他们以爱生如子的情怀,在孤儿教育工作岗位上无怨无悔地付出,使师爱得到升华,让母爱得到延伸,把满腔热血和辛勤汗水化作了知识海洋导航的灯塔。教师李淑芬的班里有40多名孤儿,其中有几个孩子智商较低。起初,这些孩子不会削铅笔,李淑芬每到课间就得抓紧时间削铅笔,每次上课带去100多支铅笔。有的学生生活不能自理,李淑芬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他们。广大教师说,要用我们的真诚和爱心、智慧和心血,为孤儿教育事业谱写新篇章。

校长佟自新向记者介绍说,建校四十年来,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及对儿童福利机构的相关政策,经过几代教职工的努力,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以“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和教育教学多层次化”为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以教为主,教养结合”的办学方针,把“实施特色教育,培养合格人才”作为立校之本,为上一级学校和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1995年,在辽宁省孤儿学校的基础上,增设了辽宁省育才职业中专,开设了计算机财会、学前教育、烹饪、美容美发等专业,解决孤儿就业难问题,提高了孤儿的文化层次和就业档次,为不同层次的孤儿创造了适宜的发展空间和成才环境。

日前,辽宁省孤儿学校的师生隆重庆祝建校40周年,孤儿们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声 特殊的身世让我们走到一起,共同的命运让我们的心紧紧相连。校园里回荡着我们欢快的笑声,课堂上闪亮着我们求索的双眼。怎能忘严父般的谆谆教诲,怎能忘慈母般的殷殷挂牵。今天我们像幼苗吮吸阳光雨露,明天我们如大树挺拔参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