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昔日长征路 今日旅游线

2005-06-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韵 我有话说

大渡河上有座著名的铁索桥――泸定桥。今天的泸定桥,13根铁索上已铺上了木板桥面,铁索间也拴了小铁链以增加稳定性,但走在上面依然有些摇晃。望着脚下汹涌的河水,感受着桥面因走路而产生的颤动,作家们对“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诗句有了深切的体味。

循着折多河震耳欲聋的涛声,采访团来到了康定城。一首《康定

情歌》使这座因“茶马贸易”而形成的小城享誉中外。但当年红军在这里体验的不是情歌的浪漫,而是战争的艰苦。70年后,一条条宽阔的省际公路取代了过去小城与外界的经贸通道――茶马道,将康定与全国各地联系起来。看着所乘大巴在盘山公路上一次次地与装着各种货物的汽车擦肩而过,一位作家感慨 “当年有谁能想象,茶马古道会变成一条可并行两辆汽车的公路呢 ”

经过近10个小时山路的颠簸,翻越了4200多米的折多山,作家采访团到达了阿坝州小金县城。小金旧称懋功,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在这里胜利会师,并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历史的车轮转到今天,旅游业已成为甘孜、阿坝的支柱产业。这片哺育过中国革命的热土正在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圣地,作家们有幸见证着这一幕。采访团所经之处海拔最高处在4800米,平均近3000多米,作家们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缺氧现象。尽管如此,他们仍是兴致很高,每到一地必亲自探访,或笔记或拍照,尽可能地获得更多的资料信息。

作家采访二团的行程即将结束。作家们纷纷表示,这13天的重走长征路,亲身体验了长征的艰难险阻,亲身感受了长征沿途的巨大变化,从而有了更多的思考。团长黄亚洲的话代表了全体团员的心声 “人民的需要和满足是一切革命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70年前艰苦奋斗的红军战士明白这一点,为人民写作的当代作家也要明白这一点,并且要争取捧出更多更好的为人民大众真心欢迎的精神食粮。” (本报小金6月10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