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教育的科学发展

2005-06-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君 我有话说

教育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大计。因此,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优先考虑并实现整个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十分必要。教育的科学发展就是遵循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外部规律,推动作为整个社会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实现教育

的科学发展,一方面要进行教育的自我革新;另一方面还需要教育外部的强有力支持。

教育作为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它与经济、科技、文化、人口等诸要素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共同构成了整体社会的科学发展。教育的科学发展所包含的内容是教育与其他社会子系统――经济、科技、文化、人口等的协调、互动、共生的良性关系。但实际上,教育与社会各子系统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协调组合关系,它们彼此间良性互动的关系也不是自动生成的。

同时,教育自身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综合存在,是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因素、多种类的有机系统。这众多要素所形成的教育结构自然存在着时空位置、比例关系、纵横序列等组合问题,存在着各个要素间是否相互关联、是否协调同步、有序还是无序等问题。此外,教育自身周期长与迟效性、增效性的关系,教育发展中规模与速度、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等等,都是些关乎彼此间是否“相持而长”的问题。通常我们讲教育结构有关联性、协同性、有序性和整体性等特征,这是就一般意义(静观)而言的。但在动态的教育结构中,教育各组成部分和要素在排列组合和吻合度上的差异,往往既会带来教育系统与社会大系统在联系程序和适应程序上的偏差,也会使教育系统自身低效,甚至无效。如专业划分过细的问题,学科重复建设的问题等,就很好他说明了这一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当务之急是:

第一,把科学发展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生存和发展方式,满足全体公民基本学习需要,为他们提供掌握自己命运和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可能性;调整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避免任何形式的教育浪费和由于各种理由所搞的短期教育行为;让所有的教育资源为每个人共享;把眼光面向世界,让受教育者形成人类整体性和相互依赖性的观念。

第二,正确处理教育发展中自主与从属、独立性与受制性、应为与难为的关系,找准教育自主、独立、应为的立足点。教育的自主性、相对独立性应该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表现出来、通过回报社会表现出来。这实际上涉及到教育功能的生成和释放问题。一方面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即教育功能的生成,必须尊重教育规律,避免主观意志、感情用事为前提。而这要由从事各层次教育活动的人“内部做起”,这也是树立教育之良好社会形象的根本之所在;教育用高素质的人才回报社会,即教育功能的释放,则要以社会需要和提供的可能为条件,并处理好全方位与重心转移的关系为前提,这也正是教育的社会价值之所在。只有当教育功能充分的生成与充分的释放和谐统一时,教育自主、独立、应为也就达到了一种理想的境界,教育因此也从应为到愿为,从藉小为到大为,教育的科学发展藉此而踏上良性循环之路。

第三,建立教育的自我制衡机制,通过教育的不断自我革新,增强教育的自主能力和适应能力。教育是一个由众多因素构成,各要素彼此关系错综复杂的综合存在。这使得教育之发展必须具备自我制衡机制,必须不断进行自我革新。教育自我制衡机制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自我启动和自我限制。前者表现为教育自我启动的灵敏性、适度性,也就是对来自教育内外部刺激反应和适应的快与慢、适度与过度的能力;自我限制则是教育对上述反应与适应中的快与慢,适度和过度的调节能力。教育的自我革新,实际上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自动力,它是教育自我完善的重要形式。

当然,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仅从教育自身努力是不够的,它还必须依赖强有力的外部支持。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外在的支持更具有决定意义。这些外部支持包括国家政策、投入保障等诸多方面,但当下提供正常学校,满足基本学习需要,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基本条件;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地位,为教育的科学发展积蓄高质量的师资力量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切入点。

总之,教育的科学发展同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一样存在着目标体系和支撑体系。有了明确的目标,加之支撑体系的完备,教育的科学发展不仅可能,且一定能实现。(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