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于不疑处有疑

2005-06-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申平 我有话说

宋儒张载有云 “学则须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从事人文科学研究,问题意识极为重要。刘石先生新近出版的论文集《有高楼杂稿》多能从常见的材料、通行的见解等无疑处发现疑问,又能从有疑进至无疑,体现了一种可贵的学术感悟。

《有高楼杂稿》涉及唐宋文学、古籍整理、书法艺术、当代学术研究等方面

,所收诸文多针对以往研究中的笼统或不确处进行考辨,提出了一系列有创获的见解。

比如关于苏轼接触佛教的时间,作者没有在苏诗言之甚明的内证和清人王文诰这样的权威前止步,通过钩稽与分析,合情入理地解释了苏轼自谓“晚闻道”的真实含义,将苏轼接触佛教的时间提早了15年,并鞭辟入里地揭示了苏轼对待佛教的真实态度。

作者也善于在不同作家、不同领域间作关联研究,常从学术史角度切入学术难点。如他“从苏柳高下之争”入手,探讨二者之间“复杂微妙的密切联系”,指出苏轼对柳永的多次指摘不是轻视柳永,而是重视柳永的心态表露,发他人未发之覆。又如苏辛比较虽是传统论题,但论其相同者固不必说,即论其相异者,也多是在视二者同为“豪放派”的前提下立论。作者则从性情与文体特性的角度入手,指出二者基于心性的不同而造成的“诗人之词”、“词人之词”的本质性差异,角度和结论均能自出新意。

作者尤注重词体本体研究,以提倡文体独立和文体特性为理论基点,重新厘析“诗词之别”、“以诗为词”及“尊词”、“轻词”等传统命题和界说,观点新颖深刻。作者还善于从理论上对相关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如从文学价值与文学史价值的不平衡性角度论陈子昂文学创作的历史功过,是极富启发性的。

作者十分重视材料的解读。他曾著文指出人民文学出版社权威教材《中国文学史》的一条引文错误,两年前的最新修订本加以改正,正是采纳了他的意见。集子中收有多篇古籍整理著作“疑误录”,更可见出作者的学术功力。

《有高楼杂稿》这部以论文集形式呈现的学术著作,反映着作者的学术理念 与其追求堂而皇之的体系建构,不如做一些有切实内涵的具体研究。作者看重的,是“爬罗剔抉”后的所考是否确凿无误,所论是否精审允当。上面提到的那些鲜明独到的学术观点,发表当初便多次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不是偶然的。《有高楼杂稿》刘石著 商务印书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