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世界冠军的德育老师

2005-06-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曹继军 通讯员 郑茂 我有话说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被誉为“全球最聪明人”的比赛。在这一赛事中,上海交大队已两次赢得全球冠军。而这两支冠军队的教练、领队都是一个人:俞勇教授。学生们说:俞老师不仅是我们的技术指导,更是我们的朋友和引路人。

见到俞勇的学生都惊讶于教授这么亲切平易。这源自俞勇对别人的尊重,同样

俞勇也要求学生们尊重身边所有的人。

ACM大赛强调团队合作。它以小组为单位,三人一组,每组只配一台电脑,只有一人能上机操作。“个人实力很强,不一定组成队伍也很强。这非常讲究配合,队员之间必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忍让。”俞勇认为,通过准备并参加ACM赛,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临场应变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等。所以,俞勇不仅教给学生技术和知识,更教会学生如何合作。

这些不仅让学生在比赛中胜出,更成为他们人生的宝贵财富。有个学生能力非常强,就是非常傲,看不起人。俞勇除了谆谆教导他:“社会是互补的,不是只有能力强的人就行”,有时还故意给他些“挫折”。毕业一年后,这名学生给俞勇来信表示感谢,说他在感情事业上都遇到一些问题,但因为经历了俞老师的“挫折教育”,所以顺利化解了危机。

上海交大的ACM队员,大多是从各院系新生中选出来的尖子,有的甚至是到中学“抢”来的。建立ACM训练队的初衷,就是为他们搭建最好的舞台,让他们尽情去发挥。俞勇这样说:“我觉得教师的责任就是做一个阶梯,应该培养更多的人踩在你的肩膀上去学到更多的东西。”

在辅导ACM大赛之前,俞勇跟学校各个部门都很熟,就是十多年为学生办理各种事情熟悉起来的。对于参加ACM大赛的学生,俞勇自然更多了一份“关照”。有的参加ACM大赛的学生在比赛上花了很多时间,竞赛结束后,会有很多遗留问题,自己没法解决。在这个“关键”时刻,俞老师总会主动找上门去,帮忙处理。

可热心的俞勇教授有时也很“冷酷”。在ACM的集训中,分为几个小组,最后挑选优秀的小组参加比赛。有一阵,一个小组中的几名学生感觉自己进入比赛无望,便开始吊儿郎当,还把这种情绪在集训队里传播开来。俞教授十分生气,毫不留情地将这3名队员“开除”出去。当然,后来有一个学生醒悟了,俞勇教授还是重新将他接纳归队。

上海交大ACM队能连续取得优异成绩,得益于一个优良传统,就是老队员义务带新队员。ACM比赛,完全是一种积累,一种做题目经验的积累,一种赛场的积累。比如模拟比赛,老队员帮新队员判题,验证数据的正确性,给他们辅导。如果没有老队员带,新队员们就得重新开始。

虽然不会得到任何报酬、任何荣誉,但几乎所有老队员,包括那些已经毕业,甚至身在国外的队员,都会关注、关心学校ACM队的情况。因为,他们记住了俞老师的叮嘱:“你们是怎么走过来的,以后也该怎么做,不能只顾自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