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积极培育催化生物产业的文化环境

2005-06-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傅荣昭 我有话说

1973年,美国科学家进行了基因工程的第一个成功实验,标志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诞生。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正孕育着重大突破,极有可能引发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在这场革命前夜 可能需要约20年达到成熟阶段 ,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为抢占制高点,已经进行或正在积极进行战略部署或战略

调整。近两年来,我国科技界和经济学界也逐步形成共识,即 生物产业极有可能成为世界经济中继信息产业之后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在此大背景下,《光明日报》组织深入探讨“中国如何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很有现实意义。许多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为此已提出了很多前瞻性、建设性的策略或建议,如建立高层协调机制,强化国家对生物产业发展政策协调的力度;设立国家生物产业发展基金;出台支持现代生物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国家级的生物技术研究的合作平台;等等。本人认为,为了更好地抓住生物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机遇,积极倡导生物技术文化同样有其深远的意义。换句话说,要抢占现代生物技术产业革命的制高点,首先或至少应同时积极传播生物技术文化。

生物技术文化,通俗地讲,是指“生物技术的知识”。1876年,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指出,文化就是人化。因此,生物技术文化,理论上可以讲是指生物技术的人化,简单地讲,是人们 个人和群体 基于生物技术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行为方式的总称。在即将来临的生物经济时代,生物技术文化将渗透于各个领域,包括道德、政治、军事、文学、艺术、宗教、教育、科技等活动,而且这种文化渗透将会深入和持久。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并藉越来越成熟的信息产业革命之载体,生物技术对全球经济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及其文化渗透速度也将会加快,并呈现爆炸性的态势。因此,生物技术文化的丰富、发展与传播就不能仅仅是生物科学界的事情,而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事,政府部门更应该积极倡导生物技术文化。

随着在微观水平深入研究生物现象和知识的不断积累,分子生物学家揭示出越来越多的生命微观世界 包括细胞、基因、蛋白质等 的美妙现象、语言和韵律。典型例子,如DNA 脱氧核糖核酸 分子双螺旋结构通过宏观放大展示给我们的建筑或画面就有极佳的美学特征。然而,并非所有分子生物学家都能够同时兼任艺术工作、文化或教育工作。因此,文学、艺术、演艺等工作者应积极与分子生物学科技人员携手合作,挖掘微观世界丰富的宝藏,来丰富、发展与传播生物技术文化。基因与微观世界研究的终极目标是揭示生命的本质来帮助我们。同时,这些揭示出来的生命本质规律又可以各种文学和艺术等文化表现形式来丰富我们的生活和提升我们的生活素质。

倡导生物科技文化的目的主要是 承认并强化生物科技的文化功能。爱因斯坦曾指出,“科学对人类事物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大家都熟悉的 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文化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尽管草率看来,这种方式好像不大明显,但至少同第一种方式一样锐利”。科学的第二种影响人类的方式常常为人们或轻视或忽视,所以,更应该强调倡导生物技术文化。

此外,积极倡导生物技术文化的意义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催化生物技术产业革命。生物技术文化传播可以为生物科技和文化工作者与广大消费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方面可以将奇、特、优的生物技术与文化产品传递给广大消费者,另一方面又可以将这些产品的消费信息反馈至生物科技与文化工作者,以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和出色的生物技术与文化产品。这样一来,生物技术文化传播就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拉动生物技术产业革命。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在这场生物技术产业革命浪潮中扮演主角,去塑造生物科技产业的范畴与方向,而不仅仅是配角。

第二,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内容是每个人都应有意识地去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环境。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后果是因为拼命向大自然索取而导致大自然严重破坏以及环境的严重污染。典型例子如大量使用石油导致过量释放二氧化碳及温室效应,再比如大量使用塑料导致的白色污染,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及威胁我们的健康。而生物技术产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典型例子,如通过生物技术转化农业秸秆残余等生成燃料酒精及工业原料乙烯等,达到减少二氧化碳及控制温室效应等目的,再如通过生物技术生产可降解生物塑料,通过生物技术生产无毒生物农药,或生产转基因抗虫、抗病作物而避免使用化学农药。

第三,积极传播生物技术文化本身可形成一个特别的文化产业,创造出多姿多彩的生物技术文化产品,丰富我们的生活并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我国文化产业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对于生物技术文化产业事业则几乎是空白。文化产业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对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生物技术生产必须与生物技术文化结合。我们应该以积极姿态看待“应对全球需求最强有力工具”的生物技术,希望有更多的人投入到生物技术文化产业事业中,使我国在即将来临的生物经济时代不至错失良好的发展机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