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关于发展高校社会捐赠事业的思考

2005-06-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罗公利 牟宗荣 我有话说

高校社会捐赠,是指捐赠人包括法人实体、自然人等为了资助教育事业,自愿将其所拥有的财产赠予高校处分或管理使用的行为。高校社会捐赠属于公益捐赠,是一种集道德、法律和经济于一体的行为,并具有无偿性、非交易性、非行政性、自主决策性、社会受益性、社会目的性等特点(仲伟周,天津社会科学1995 6,P15 19)

。它既是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手段,又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有效形式;既是社会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

高等学校具有显著的非营利组织特征。具体而言,高等学校的组织目标是教育领域的公共利益,是要满足公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同时高校提供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公共服务,且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高等教育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它对社会的重大影响:(1)提高社会的综合生产力,增加就业与收入,改善财政状况,形成良好的消费行为。(2)有利于个人和群体在参与政治活动过程中的政治观、政治态度和一般政治行为的改变,增强参与民主体制的信仰和遵纪守法意识,促成对现有政治体制正确性的认可。(3)有利于促成社会包容、社会参与和社会主动性,从而确保社会的安宁与稳定。(4)有利于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信仰,继承传统文化,实现相互理解。(5)有利于提高机构的合理性与工作效率,增强机构中的合作与协调能力,改善机构氛围,丰富信息资源。(6)有利于增强环境意识,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见,发展高等教育可以直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捐赠高等学校就是捐赠社会公益事业,就是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就是推动构建和谐社会。

高校社会捐赠的本质是一种对国民收入的市场性再分配行为,是既定的最终可支配收入。根据国民收入分配理论,国民收入的分配包含两个层次,即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主要在市场运行领域进行,遵循效率优先的原则,属于自主决策行为,表现为财产在市场各微观组织间的横向流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主要发生于市场外的行政控制领域,对经过初次分配的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它遵循公平优先的原则,属于强制性决策行为,表现为财产在政府与微观组织间的纵向流动。二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民收入市场性分配机制的地位随之确立。因此,国民收入分配包括了更多的形式,即:国民收入的行政性无偿再分配与有偿再分配和国民收入的市场性无偿再分配与有偿再分配。高校社会捐赠即属于国民收入的市场性无偿再分配。

根据福利经济学基本原理,国民收入分配是衡量经济福利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高校社会捐赠有利于实现经济福利水平的改善。这是因为,作为市场性无偿再分配的高校社会捐赠具有的对社会福利水平变化的注入效应远远大于漏出效应。高校社会捐赠的注入效应包括:因部分财产转移到高校,高校福利状况得到的改善;捐赠者因心理和精神上得到满足,其福利得到的改善;以及因其社会影响力的扩大、企业文化的提升而获得的福利改善,等等。高校社会捐赠的漏出效应只包括捐赠者因捐出部分财产引起的福利水平降低。不难推出,当漏出效应等于零,注入效应大于零,高校社会捐赠的福利水平达到“帕雷托最优”;当漏出效应大于零,注入效应大于漏出效应,高校社会捐赠的福利水平达到“帕雷托改进”。由于高校社会捐赠的自主决策性特征,捐赠者捐出部分财产并没有损害他在生产领域扩大产品和劳务生产的积极性,其福利损失肯定不大,不存在漏出效应大于注入效应的情况,因为当漏出效应大于注入效应,高校社会捐赠将不会发生。所以,在“帕雷托最优”和“帕雷托改进”两种情况下高校社会捐赠均有充分的活动空间。

市场经济通过优胜劣汰增强一个社会的效率和经济发展能力,而公平社会要求优胜者的收入不能太高,贫富差距不能太大。所以,国民收入需要进行多次分配。税收是最重要的再分配机制,社会捐赠也是一种有效的分配形式。整个社会期待着富人们在再次分配中做得更好。根据效用理论,财富对于巨富们生活的边际收益已经大大下降,而对于其他人口其边际效益却大大提高,如果巨富们能拿出一部分财产支持公益事业――高等教育,对高校实施捐赠,将会得到很高的边际收益,将会实现社会福利水平的有效改善。高校社会捐赠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有效形式。

高校社会捐赠是社会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所谓社会资本指的是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摄取稀缺资源并由此获益的能力。这里的稀缺资源包括权力、社会关系网络等等。社会资本的概念不仅用来解释人们为共同利益采取一致行动的意愿和趋势,还用于论证较多的集合现象,解释为什么非物质因素可能产生巨大的物质性影响。根据社会资本的概念,两个个体之间建立有待偿还的义务关系构成了他们之间联系的纽带。有待偿还的义务关系是一种资源,如果这种义务能够被转移为社会资本,那么它对建立一个和谐公平的可信赖的社会环境将必不可少。

高校本身具有生产社会资本的特殊功能。高等学校不仅生产物质资本(科技成果)和人力资本(各类人才),而且生产社会资本。因为在学校里,不仅教育学生相互信任、相互同情和相互帮助,而且教授与他人合作的艺术;不仅引入集体学习课程,而且开展各种集体实践活动;特别是人们在大学学习最多的是怎样与人打交道,这恰恰是社会资本的形成过程。高等学校生产社会资本,其最典型的莫过于近年来突出涌现且十分活跃的校友会、同学会、校企联合的董事会(其中更多的也是校友关系)等。

高等学校的发展得益于社会资本。善于利用高校生产社会资本的功能为学校多方筹集经费已经成为国外许多大学校长的成功之举。国外许多高校通过经常保持与校友的联系,建立一张张长期的“信用卡”,以备用时所取。平时,则通过各种形式,使校友了解学校,增加对母校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从而实现高校与校友之间良性互动,共谋发展。

高等教育既生产社会资本,又可从社会资本中获益,已被理论和实践所证明。高等教育一方面通过提高人的自身素质生产社会资本,另一方面使接受高等教育而获得社会资本的人们实现社会阶层的流动与发展。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在直接提高自身产出的同时,能够提高其他资本的生产能力。因此,积极倡导高校社会捐赠,以其引起蝴蝶效应,不断涌现的捐赠者会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形成良性互动,营造社会和谐氛围。在此背景下,高校社会捐赠成为社会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而社会资本将对建立和谐公平的社会环境发挥积极作用。(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青岛科技大学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