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不拘一格“奖”人才说起

2005-06-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晏扬 我有话说

最近,北京市颁布首届“首都杰出人才奖”和“首都杰出人才提名奖”: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乒乓球世界冠军张怡宁等5人获得“首都杰出人才奖”,每人获奖金额100万元;著名电影导演冯小刚等9人成为“首都杰出人才提名奖”的得主,每人获奖金额为10万元。

北京市颁布的“杰出人才奖”,其最引人注目并可能引

起争议之处,就是运动员张怡宁和导演冯小刚的获奖。尽管以前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于优秀运动员、优秀导演的奖励名目繁多,但是将“杰出人才奖”颁发给他们,还非常鲜见。正因为如此,张怡宁和冯小刚获得政府“人才奖”,看上去有些出人意料,可细加品味,他们获此殊荣又在情理之中,不仅没什么不可,而且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

“人才”是什么?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人才”就是“德才兼备的人”,或者“有某种特长的人”。按照这个解释,科学家、工程师自然是人才,农民中的种植能手、工人中的技术能手也是人才,当然,优秀运动员和优秀导演同样是人才。而政府颁发的“人才奖”,则不仅要看奖励对象是不是人才,是不是杰出人才,更要看他取得的成绩有多少,作出的贡献有多大。张怡宁和冯小刚二人,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非凡成就,为首都赢得了很多荣誉,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与处于另一个领域的科学家们没有可比性,很难说谁的成就和贡献更大。从这个角度看,张怡宁和冯小刚获得“杰出人才奖”,理所当然,实至名归。毕竟,“杰出人才奖”不是自然科学奖,也不是科技进步奖,并非只有科学家获此奖项才算正常。

我们注意到,此次北京市“杰出人才奖”的获奖者中,既有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也有技能人才、文化体育人才,一名叫做陈孟祥的普通工人也获得了“杰出人才提名奖”。按照北京市有关部门的解释,这体现了首都人才工作的“四不唯”――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年龄。这“四不唯”,体现了“不拘一格选人才”,而且“不拘一格奖人才”,体现了政府“人才”观念的理性回归。

政府不拘一格“奖”人才,向社会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人才是各式各样的,每个人都可能通过努力成为具有某种特长的人才;不管在哪个领域、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不管学历是高是低,资历是深是浅,人们都可以通过努力取得非凡的成绩,作出巨大的贡献,并因此赢得崇高的声誉。“杰出人才”这个称号,并不只属于科学家或社会精英,普通人同样可以成为“杰出人才”。这样的一种信息,对于激励更多的人努力成材,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努力为社会作贡献,无疑具有很大的启迪和促进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