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习母语 热爱母语

2005-07-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唐果 我有话说
现象一“呱呱坠地”不能读作“guaguazhuidi”,“炙手可热”并不是东西太烫手的意思……在最近一次的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大赛上,夺得第一名的是留学生队。这一结果让大多数评委大跌眼镜。

现象二在今年广东省高考中,一万多名考生的古文翻译成绩为零分,许多考生在作文中

将“林则徐”误作“林侧徐”或“林则楚”,有关人士发出强烈呼吁:中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基本功训练。

点评多少年了,犹记得中学时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的情景。读到最后,那位严厉的语文老师几至哽咽,全班的孩子也都静默,跟随着韩麦尔先生、跟随着小弗朗士领略了母语的美丽,第一次意识到母语与国家和民族的血肉关联。而此时,面对一周内接连出现的两则关于“语文教育”的新闻,不由得要问:我们的语文教育怎么了?

出现这种现象首先是因为很多人认为“语文没用”。不管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还是“学好ABC,毕业就业‘零距离’”,语文一直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学科。很多学生都坦言:现在对英文学习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要远远大于对母语的学习。其实,语文恰恰是所有学科的基础。从小里说,语言文字是表达工具;而从大里说,文学是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且不说人文学科,单论理工科,当年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曾十分强调理工科学生的语文教育,他规定,“如果语文成绩不及格,数学成绩再好也不录取”。苏步青、杨振宁等许多大科学家文科功底都不错,这大概并非偶然。

其次,我们也应反思机械的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偏颇。据说,在这次复旦大学的汉语言文字大赛中,考虑到刚刚参加过高考的学生在汉语基础知识上比较扎实,许多学院都是以一年级学生为主组队参赛的。能够考入名校,相信语文高考成绩不会太差;而他们最后的表现似乎并不符合人们的预期。以前人们曾抨击语文教育只注重“语”而忽视“文”;但现在,似乎又走到了只追求华丽辞藻、空洞叙事却忽视基本功的反面。当年王蒙曾称如果自己来答高考语文试卷可能不及格,虽属戏言,也算有感而发吧。

前一阵,中国人民大学设立国学院一事引起广泛关注。如果说,中国人民大学设立国学院是一种国学的“精英意识”的话,我们更应意识到,重振国学,更应是一种大众行为,更应从语文基础知识、从学习母语和热爱母语抓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