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京:1.2亿方水是怎样节约出来的

2005-07-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北鹰 我有话说

北京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目前制约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近一年来,北京市经济持续增长,绿地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居住人口不断增加,但有关单位统计的“水账”表明:在连年用水下降的情况下,北京市用水总量比去年同期反而下降了1.2亿立方米。

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不断增长,而用水总量却在减少,这一

增一减是如何做到的?盛夏之际,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北京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

招数一:节水从社会单位入手,党政机关带头

这是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出的点子。去年北京市调整水价,并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按当初设想,价格调整的主要对象是居民用水。后来经过分析,认为实施的难度太大,况且居民用水只占城市用水的30%,经过连年调整水价,居民的节水意识明显提高,节水虽然仍有潜力,但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去年上半年,王岐山市长提出:节水工作,一是市委、市政府机关带头,二是从社会单位入手,各单位用水指标压缩10%~15%。

北京市节水办要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必须使用节水器具。据了解,北京市社会单位用水占城市用水总量的70%,它们既是用水大户,同时也是浪费大户,大量清水在人们不经意间流走。压缩用水指标后,浪费水的现象大大减少。

招数二:用经济杠杆调节用水,遏制浪费陋习

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用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是解决用水紧缺的最有效的手段。北京市严格各单位重新核定的用水定额,对超定额用水实行累进加价制度――用水量超过定额指标的20%按照水费的两倍交费,超过20%―40%(含40%)的按照水费的三倍交费,超过40%以上的按照水费的四倍交费。每两个月为一个考核期。

通过采取价格杠杆、推广节水技术和器具等一系列措施,居民“一水多用”的习惯逐渐形成。据统计,目前北京市居民家庭每月平均节水0.5立方米,家庭节水器具普及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

招数三:签约挂表调整结构,管住用水大户

用水大户的节水潜力巨大,能够抓出成效。北京市水务局与用水大户签订了供水合同,实行严格的总体累进加价。北京自来水集团是第一用水大户,用水合同管理对他们来说压力最大。为此,他们从过去的多供水多产生效益转变到在节水的基础上确保供水,加快自来水管网改造步伐,减少跑冒滴漏,并对提供管网漏水信息的第一人予以奖励。定额供水和累进加价使节水投入产生了明显的效益,促进工业企业主动加快节水技术改造,去年共完成节水技术改造项目51项。

北京市发展节水农业的步伐不断加快,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已走上了水资源的消耗逐年走低而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道路。目前,北京市已完成节水农田建设20万亩,累计节水灌溉面积已达460万亩。

招数四:大力推广使用中水,节水治污省钱

水资源短缺,最根本的出路在节水。但节水不是以牺牲经济发展和降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代价的,一方面是减少水的浪费,另一方面是开辟新水源。北京市实行定额管理和调整水价措施后,在价格杠杆的作用下,中水开始走俏。

中水是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后产生的可再生水源,主要用于城市绿化、园林景观、道路喷洒、市政施工、家庭冲厕、洗车用水等。水价调整后,中水价格仍为每立方米1元,每使用1立方米中水可节约2.7元,而且不需要缴纳排污费,其优势显而易见。据了解,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中水分公司日供水能力在17万立方米,但由于现有中水管网规模较小,实际每天供应中水只有1.5万立方米左右,其能力发挥仅为10%。为此,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投资1000万元,铺设7条中水管线,为沿线房地产开发、居民及绿化用水提供中水水源。这7条中水管线工程完工后,至少为周边12个居民小区和10万平方米绿地接通中水,每天可节约水资源1万立方米。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把握“新质生产力”概念的理论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