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精细化”成为一种管理时尚

2005-07-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磊 我有话说

从寒冷到温暖,从青涩到成熟;从一泓秋水到春风化雨,从太初的空白到绚丽深蕴的厚重;从烦躁到平和,从繁华的接踵而至到简单而精细的智慧……合上《精细化管理》,推开关闭的窗。窗外,浓郁掩映的平湖,一只候鸟,正从黎明处飞来。

管理,从古至今的哲学,也作为一种艺术,被世人研磨。市面上林林总总的管理论著、管理

模式,大多一如翩翩的候鸟,从黎明飞至黄昏,从激荡归于静默。全面质量管理、ISO9000、零库存管理、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每一种模式基本上都掀起过一阵热潮,热潮过后留下了更多的是 无奈的沉寂与渐趋理性的思考。

也许思考是智者的品行或者习惯,然而,大多数人的思考放在了对已经引用的管理理念与模式的置疑,抑或正着眼于更新的管理模式与理念。候鸟总是寻找更为温暖的湿地,总是在不停的迁徙。对于无法创造自己乐土的候鸟,也许这是最好的选择。而我们生存的世界有太多的选择和太多的新的追逐。也许我们都该思考一个简单、其实一直停留在我们身边的问题 暂时放弃对新东西的追求。

我们忽略了太多本应不该忽略的 人情、简单、过程、细小的点滴。这恰是《精细化管理》所强调的。对于管理而言,也许我们同样忽略了太多本应不该忽略的,那就是 精细、流程、人本。

“没有哪一种管理理论是所谓完善的、全面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个否定的论断总是比肯定的观点要来得准确,但我想,精细化管理一定会成为我们不能放弃的一部分。任何一种被创造出来的管理理论或者是企业自身的理性总结,都将是有生命力的,然而,我们同样身受了诸多的失败。那是因为我们忽略了这些理论与总结背后更为基石性的东西――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隐含的可能不是理论,而是一种意识。

我们的企业好像不缺乏忧患意识,但至少缺乏使忧患意识不浮于表面的意识。没有忧患意识的企业可能是难以前进的企业,而只有忧患意识企业肯定难以为继。也就是说,仅仅忧患是不够的,最终还是要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实际的问题在哪里 我们的人力资源,我们的流程管理和我们的系统管理,是否每天将持续吸纳的信息精细化 多一些精细化的意识,就会少一些不必要的忧患意识。

“精细化是未来十年的必经之路”,其实,精细化是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长久发展的必由之路。粗放的经营管理招致的代价总是比比皆是,精细化不是新鲜事物,却又是新鲜的事物,因为精益求精的追求,总会带来新的收获。

从粗放到精细,如繁华散落、春花秋实。

收藏书的时候,自然就放在了《细节决定成败》――这本被誉为是“扎在当今社会浮躁穴位上的一根银针”的一侧。“细节决定成败”,似乎更像座右铭。

《精细化管理》

汪中求、吴宏彪、刘兴旺著

新华出版社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把握“新质生产力”概念的理论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