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先立德 后立言

2005-07-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曹建文 我有话说

北京某高校日前发生的研究生考题泄露事件,因有教授和考生“性关系”的噱头而引起社会的持续高度关注。只要卸下道德义愤,戒除情感宣泄,理性审视这一事件,我们会发现 事情的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肯定有一个人在撒谎瞒骗公众。而更应引起关注的是撒谎者的身份:无论是教授,还是考生,他们都是知识分子。正如有评论

所指出的,知识分子,应该是社会道德底线的维护者和监守者。一旦知识分子也缺失了公共良知,突破了社会公共道德底线,其对社会所造成的潜在伤害则是无可估量的。

《左传》提出了为人处世的标准,即“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经过历史的传承,“立德立功立言”成为许多学者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仔细品味古人的话语,再来观照学术界的现实状态,仍可感觉其催人深思的意蕴。

立德无形,立言有凭。立德是指安身立命的精神境界,它是一个随着人的年龄、智识的增长而不断升华的过程。立德虽然重要,却是大相无形。而立言则一直被知识分子视为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手段,曹丕就曾言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正是在这种历史责任感的推动下,知识分子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强势推动下,社会浮躁之风开始潜进学术圈。学界有人也终于抵制不住诱惑,按捺不下寂寞,经受不起考验。部分人开始罔顾学术生产的基本规律,缺失学术的公共良知,不断突破学术道德的底线 从几年前影响甚大的某著名大学教授剽窃事件,到某大学原法学院院长靠剽窃以及利用职务巧取豪夺出版近十部法学著作,到某大学理学院执行院长三年发表巨量论文引起的争议,再到如今的教授泄露考研试题涉嫌性交易丑闻,无不凸显着学术界的深层道德危机。

学术研究担负着探索真知,阐释正义,传承人类文明薪火的重大职责。所以古人多提倡先做人,后做文;先“立德”而后“立言”;强调人品与文品的相互映衬。学术研究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个体的学术实践和学术努力。但一些人为追逐名利,不惜舍弃道德良知,置基本的学术规则和道德规范于不顾,则会玷污或毁坏神圣的学术殿堂,损害学术研究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当然,我们也不能要求每一个从事学术研究的个体,都具备出污泥而不染、经利诱而不动、遭冷落而无憾、陷炼狱而无畏的几近圣贤的学术操守与境界,但遵循学术生产的基本规律,遵守学术研究的基本道德与规范,则应是每一学者的学术操守和道德底线。

中华民族是一个既重文品也重人品的文明古国。先做人,后治学;先立德,后立言,至今仍不失为治学训条。努力提高道德水平,维护学术的纯洁与尊严,是学术界面临的一大难题,更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课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