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建设创新型大学

2005-07-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振国 我有话说

今年3月,中南大学一举获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在内的8项国家科技大奖,居全国高校榜首。最近,他们在国内率先把“创新型大学”明确为学校的新定位并写入党代会报告,再次受到教育界和社会上的广泛关注。那么什么是创新型大学,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大学,如何建设创新型大学 记者采访了中共中南大学党委书记李健教授

记者:中南大学是通过有效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成功实现了综合实力迅速上升的综合性大学,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匹黑马。面对纷繁的改革涌动,学校为何选择了“创新型大学”这一理念作为未来发展的目标?

李健: 建设创新性大学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今年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宣布,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的核心成果。有关研究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国发展的模式虽然千差万别,但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资源依赖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由于我国人均资源相对短缺,走这条路显然不现实。第二种是引进依附型,典型例子是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如阿根廷、巴西和委内瑞拉。这些国家在跨国公司进入初期,人均GDP增长很快,但是,现在都遇到很大麻烦,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这条路也走不通。第三种是科技创新型。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经济,典型例子是美国、日本韩国和芬兰等国家。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只能选择第三种模式,即走创新型国家的路。创新型国家呼唤创新型大学,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有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型大学作为依托和支撑。

记者:“创新”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应当说,许多人都提出或听到过“创新”二字。但是,如果没有更加贴切和更加深刻的思索,并有实在的建构能力,“创新”也只能是穿凿附会。

李健: 我认为,创新型大学是一种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新的大学组织形式,是研究型大学的延伸和新发展 在办学理念上,更加强调创新是学校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科学研究上,更加突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以及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在社会服务上,更加重视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在学校管理上,更加注重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在校园文化上,更加崇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鼓励创新、容忍失败、敢为天下先。

最近几个月,我和黄伯云校长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中南大学最终要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大学 二是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使中南大学这艘航空母舰,能够沿着最适合自己的航线,继续向前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走创新型大学的路,以创新求发展,以特色争一流。五年的实践也证实了建设创新型大学是中南大学的必由之路。如果没有体制创新,就没有三校合并;没有三校合并,就没有今天强势的中南大学。如果没有科技创新,中南大学就不可能出这么多科技成果,拿这么多国家大奖,也不可能有黄伯云创新团队一举改写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连续六年空缺的历史。因此,建设创新型大学不仅是应对知识经济挑战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加快中南大学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记者:记得您说过,建设创新型大学不但需要有大楼和具有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大师,更需要一种大气,这指的是什么呢?

李健 :这主要是指一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和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气度。

许多人奇怪为什么中国人可以在各种奥林匹克数理化竞赛中屡屡摘取金牌,却拿不到诺贝尔奖 关键是缺乏创新型人才。我们现在基本上还是按照工业经济的模式培养学生,由于采取标准化大生产,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几乎都是一个样,缺乏个性。

建设创新型大学必须要加快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处理好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互动制衡。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是一个藐视行政权力的地方,知识分子是不是服你和听你的,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你是多大的官,而是取决于你的水平、能力特别是人格魅力。要加快管理流程再造,改目前的金字塔型管理模式为扁平化管理模式。中南大学要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大学,不仅要有大师、有大楼,而且还要有大气,有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和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气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