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深度撞击”彗星之后

2005-07-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吴建友 我有话说

美国宇航局发射的“深度撞击”号彗星探测器成功击中“坦普尔一号”彗星,在此间引起强烈反响。美联社等美国各大媒体对此迅速进行了报道。

“深度撞击”刚刚过去10多个小时,美国宇航科学家就向外界出示了撞击一刹那自动拍摄的部分图像。这是人类第一次通过图像观察到彗星表层以及表层之下的物质结构。这些

图像同时显示,探测器撞在彗星表层的面积大约有半个纽约曼哈顿岛那么大。

美国马里兰大学著名天文学家阿赫恩在“深度撞击”后说,科学家一直以为彗星的形状酷似麦粒,但现在被证明更像一个土豆或一块面包,其表面高低不平。从图像观察,在撞击瞬间,撞击点首先爆发出一连串流星似的明亮火花,接着又有更大、更明亮的火花随之出现。与此同时,由碎片尘埃等组成的云状灰尘物从彗星被撞击的表面脱落而下。由于云状灰尘物使图像显得模糊,科学家目前尚无法判断“坦普尔一号”彗星被撞击后其内核和表层凹坑的构成情况。不过彗星外层的灰尘物要完全消失可能需数周时间。美科学家相信,通过深度撞击,他们已完成了自己的目标。

布朗大学的科学家舒尔茨称,科学家一般都认为,大约45亿年前,因大量的烟尘从太空降落而创造了地球太阳系,而彗星是由创造太阳系剩余的烟尘演变而成。科学家大多认为,彗星表面松软且布满灰尘,并有许许多多的凹坑。而彗星上的冰层似乎是在地表下,并可能含有太阳系的原始成分。美国科学家希望通过这次“深度撞击”了解彗星这一石冰结构的星体的内部结构,以便能了解和掌握太阳及其他星体的起源。

一些美国科学家还指出,这次探索活动还可使科学家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了解如何阻止彗星对地球可能带来的威胁,例如如何避免彗星撞击地球。但他们指出,要使彗星改变轨道,外界撞击的力量还要大大提高才能奏效。

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说,在人造航天器撞击彗星过程中,航天器上的摄像机曾两度中断拍摄,原因很可能是彗星表层散落下的灰尘形成了障碍。

目前得到的有关图像还显示,航天器撞在了彗星朝太阳的那一面,“深度撞击”时,航天器的母体距离彗星大约310英里。虽然彗星渐渐逝去,但航天器上的摄像机还是成功拍下了许多图像,今后几天内将由美宇航局的太空观察站陆续对外公布。

美联社今晚报道说,“深度撞击”产生的能量相当于5吨炸药爆炸时的能量,这些能量使彗星的亮度相当于平时的6倍。

针对外界对这次探测活动的批评,美国宇航局的官员表示,“深度撞击”并没有怎么改变彗星围绕太阳飞行的轨道,绝不会对地球带来任何危险,也绝不会发生像1998年美国电影《彗星撞地球》中所描绘的令人担忧的可怕情形。

美联社称,这次“深度撞击”是美国宇航和航天事业的一个里程碑。

美国宇航局设计和实施的“深度撞击”获得成功受到欧洲宇航局的欢迎和支持。欧洲宇航局官员萨斯伍德认为,“深度撞击”成功向全世界提供了一个提高彗星探测科学技术的良好机遇。(本报华盛顿7月4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