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建设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

2005-07-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胡其峰 我有话说

为什么要建设节约型社会 如何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迫性 专家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哪些想法与建议 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

记者:请您谈谈为什么要建设节约型社会

冯飞: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我国资源问题的现状可以用两句话概括 一是从中国的历史纵向看,资源应用的效果取得了明显的提高。二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至与部分不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资源利用的效率依然十分低下。

从单位GDP能耗变化来看,我国每万元GDP的能耗从1980年的4.28吨标准煤下降到了2000年的1.45吨标准煤。20年时间单位产值能耗下降64%。从我国万元GDP用水量变化看,1980年是9820立方米,2000年降到610立方米,2003年降至448立方米,下降趋势非常明显。

我国资源利用虽然有明显的进步,但是问题依然突出。问题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问题是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从工业能源效应来看,目前我国8个主要耗能工业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以上;我国粮食作物的平均水分生产率约为每立方米水产出1公斤粮食,仅是发达国家的一半;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要比发达国家低15% 25%;我国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约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我国节能型居住建筑仅占全国城市居住建筑面积的3.5%,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侯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 3倍。

第二个问题是,近年来我国资源需求增长加快,资源约束矛盾不断增大。我国单位GDP能耗从2002年开始又出现增长趋势,尤其是电力消费增长快于GDP增长,资源的约束矛盾不断加大。

第三个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了高昂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并对公众健康产生明显的损害,目前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量已占当年GDP的3―7%。环境“透支”普遍存在。以二氧化硫排放为例,如果我国的城市空气质量要达到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那二氧化硫的环境容量应该在1200万吨左右,但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发展下去,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将分别达到3100万吨和3900万吨。

我国资源问题的现状表明,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

记者:为什么从2002年开始,我国单位GDP能耗又出现增长趋势?

冯飞: 最重要的原因是工业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国重工业的比重近些年快速增长,到2004年已经超过67%。虽然从主要高耗能产品的单耗来看,产品能耗在逐渐下降,但工业能源消耗总量还是在提高。因此,造成近几年资源需求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是结构性的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改变这样偏离资源节约方式轨道的发展方式,就要在经济结构调整上做大文章。

记者:面对资源消耗的现状,您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哪些想法与建议?

冯飞: 建设节约型社会应该成为国家发展的长期战略思路,节约资源和控制人口、保护环境这三者应共同构成新时期的基本国策,并把这一原则体现在政府的各项工作当中,包括政府规划、产业政策、标准等等方面。

首先,建设节约型社会要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发展循环经济这些核心环节。经济增长要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的投入转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尽最大可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特别是要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国家竞争优势的角度,形成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要建立资源、能源审计制度,将其同现行的环境评价制度一道共同构成新的社会性管制制度。我们提出要建立3项具体制度,一是从能源、资源、环保方面提出更为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和准入制度;二是建立对高耗能落后工艺、落后技术和落后设备的强制淘汰制度;三是建立重点耗能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

第三,要倡导资源节约、可持续的消费方式。目前,工业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3%,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和交通的能源消耗比例将快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工业消耗能源比例将会下降到57%,建筑和交通将分别增长到20%和17%,也就是说,消费方式领域的节能潜力非常巨大。

第四,要建立经济激励机制,并形成长效机制。应该尽快构建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结构,制定鼓励资源节约和限制资源过度消耗和奢侈消费的税收政策,以及更为严格的资源节约能效方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同时为新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

最后,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行动。要增强公众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在全社会各个层面形成资源节约的良好氛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