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的思考

2005-07-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梁颖 我有话说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技术,越来越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互联网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也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如何精心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

站,使之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从而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这是当前各高校面临的紧迫课题。

本文拟结合广西民族学院构建“相思湖”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实践,对以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为切入点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进行探讨。

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定位

我们在“相思湖”网站的建设中,注重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信息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积极探索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逐步形成了符合我校学生思想实际的主题网站目标定位,即努力使“相思湖”网站成为集舆论宣传、思想交流、提供服务、提升素质于一体,寓教于网,具有较强互动功能的大学生网上精神家园,成为展示大学生时代风貌的窗口、服务大学生成才成长的平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园区、引领大学生舆论方向的坐标。

根据这一目标定位,我们提出了主题网站建设必须遵循和把握的原则并在探索与实践中得以体现,这就是:学生为本、强化导向、提升素质、注重服务、双向互动、寓教于乐。

学生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网站服务的对象,以学生为网站建设和管理队伍的主体。一方面,在网站的栏目设计和内容选择上力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开展教育,为学生成才服务;另一方面,在网站建设中突出学生建、学生管、学生用的理念,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各个环节全部由学生来完成,并制定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科学管理。通过搭建吸引学生广泛参与的平台,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网站运行长效机制。

强化导向,就是在栏目设置、信息采集与发布上坚持弘扬主旋律,形成网上舆情强势,牢牢把握网上舆论话语权和主动权。一方面,我们在技术上注重自主创新,组织学生开发了一些科学性和导向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技术操作平台,为正面舆论发挥作用提供技术创新支撑;同时挖掘全校育人资源,整合校报、校内电台和电视台等校园新闻资源,搭建校园网站新闻立体平台,精心打造网上党校、新闻视点、理论在线等栏目,建立形势教育资源库,做好典型宣传、热点透视和舆论引导工作,建立起校内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立体综合信息平台。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信息监控网络管理制度,聘请信息员,设立网上“警察”,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网上不健康的信息及时予以删除,防止有害信息进入网站侵蚀大学生的思想,对BBS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及时给予正确引导,并把学生关注的突出问题汇集起来上报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形成网络疏导机制。

提升素质,就是坚持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搭建有利于提升学生素质的平台。如有意识地通过在网上发布正向引导信息,包括答疑、解释、评论、披露或澄清事实等方式来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提高网络道德;通过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技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典著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等文献资料上网,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鲜活形式,升华理想信念;将优秀的文化作品(影视、文学、书画等)上网,使学生在欣赏浏览中愉快地接受主流文化价值观的熏陶和洗礼;把校园文化搬到网上去,开设“世纪大讲坛”,将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搬到网上,开展网上班级和网上社团网页制作比赛,把学生第二课堂延伸到网络中,从而拓宽素质教育的渠道。

注重服务,就是在网上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式服务,形成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的立交桥。即针对学生的学习、校园生活、社会交往、就业与考研、心理咨询、休闲娱乐等需求,增强网络的服务功能,将教育与服务融为一体,通过网上服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拓宽了育人的新渠道、新途径。

双向互动,就是搭建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交流思想的平台。如开设BBS等具有交互性、开放性栏目,校内电台、有线电视实现了网上的互联互通,学生可以在网上点歌、收听和收看,参与节目的互动;开设在线交流栏目,聘请心理学专家,学校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在线与学生交流。把“两课”教师的课件、案例挂到网上去,使“两课”教学从课堂延伸到网上,努力做到网站建设的“车”开到哪里,网络德育的“货”就充足地供给到哪里。

寓教于乐,就是注意追求思想性、艺术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的统一,既坚持以正面宣传教育为主,又通过丰富多样的网络文化信息熏陶和感染学生,努力在育人上做到润物无声。一方面,充分挖掘和利用网站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多姿多彩的资源特色,增加影视、图像、声音等立体动感视觉在板块栏目中的比例,满足对学生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开展各类主题网上征文、班级社团网页制作比赛和各种网上主题策划活动,提高学生的网络技术和上网品位;另一方面,网上网下相结合,开展社团和主题性、系列性校园文化活动,把网上的虚拟和网下的真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网上网下育人合力。

大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通过构建“相思湖”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思考和实践,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出现和发展,改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条件,增加了开展工作的工具和载体,带来了新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从而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应当抓住机遇,以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为切入点,在以下几方面狠下功夫,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一是更新教育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首先要从教育观念更新入手,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其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增强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感。在主题网站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感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成效,首先必须贴近学生,找准切入点,着力在吸引学生、增强学生对主题网站的认同感上下功夫,做文章。因此,无论是网站栏目的设计还是信息选择,都要切实体现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把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贯穿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让网站在贴近学生中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把网上的虚拟平台转化为真心实意为学生办实事,在解决学习、生活具体问题的同时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大学生的心坎上,在服务中激发大学生关心和参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热情,增强认同感,这样才能达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的效果。其二,要树立平等意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打破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固定地位,变被动式教育为互动式教育,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是网络的主体,他们之间地位平等,不存在上下级的关系及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教育者要尊重并认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更加平等的环境中共同面对问题。网络的交互性也使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得到极大地调动,受教育者可以在网络上平等地发表自己的思想看法,与教育者或其他受教育者互相沟通探讨,他们从内心里渴望被理解,渴望被认同,渴望被尊重,对居高临下的灌输方式有抵触情绪。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树立平等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重新定位教育者的角色,在网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诚恳地进行交流,建立起信任、平等的朋友关系,大学生才易于敞开心扉,教育者才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能力。其三,增强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的意识,不断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我们既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更要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把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并外化为积极的自觉的行为。

二是改进教育方法。网络时代的大学生,除了年轻人好奇心强、感觉敏锐的特点外,往往思想丰富、自由、开放、活跃,这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是通过课堂宣讲、个别谈心、座谈讨论等面对面的方式,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灌输教育,向被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思想观点、理论知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在计算机高度普及的网络化时代,自主、自觉、自愿是人们行为的重要特征,面对面的教育方式因受到时间、地点、场合的限制而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单纯的鼓动、号召,生硬的强迫、压制、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方法也难以收到实效。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开通,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和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所具有的及时、互动、灵活、形象等优势,改进教育方式方法。一是将单纯灌输教育转变为受教育者主动接受教育。要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一切手段,向学生提供信息,增强网站的吸引力,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正确选择思想信息,增加自我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分量,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人情味,更具有亲和力,也更具有教育效果的魅力。二是要善于整合各种有效资源,以服务为抓手,寓教于乐,在服务中实现教育,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三是网上网下结合,营造成育人氛围。网络并不是一剂包治百病、一点就灵的良方,还需要网上网下、网内网外的良性互动,拾遗补缺,优势互补,共同形成育人氛围,发挥双向育人作用。

三是拓宽教育领域。利用网站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为了运用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用先进文化占领新的思想阵地。因此,要注意充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优势,不断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互联网具有信息含量大、资源共享性强和速度快、范围广的优势,这种优势,给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借助这种优势,我们应当不断增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计成吸引人、教育人、娱乐人的易为大学生接受的信息,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因多媒体技术的承载,打破地域和空间限制,消除思想政治教育的盲区和空白点,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使教育对象在教育内容的不断拓展中受到先进文化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象和覆盖面的新拓展。

(作者系广西民族学院党委书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