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定”出来的兴农新思路

2005-07-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钱建强 我有话说

在山西省临汾市农村,一谈到“三农”问题,人们多半会提起“两定一查三评”制度。在采访中,该制度在当地的知名度之高令记者惊讶。

所谓“两定”,就是乡、村两级党组织每年年初确定当年要为群众办的实事,确定要为群众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查”,就是每半年进行一次督查,查实物、查实据与查现场,并加以指

导,保障落实。“三评”,就是每年年终针对年初所定实事,组织党员、群众民主评议乡镇干部、农村干部以及党员。民主的评议结果,作为对党员、干部进行奖惩的依据。

“两定一查三评”的实效如何呢 下面一组数据也许可以说明问题。

2003年,临汾全市17个县 市、区 151个乡镇3321个行政村共确定要办的实事9817件,完成9361件,覆盖了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两大方面。

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60元,同比增长8%。17个县 市、区 中有8个县市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强县。

2003年,临汾市的“三评”结果是 3220名乡镇干部优秀率为28%,11896名农村干部满意率为84%,74620名农村党员合格率为92%。

对于这些数据所显现的变化,翼城县中卫乡贯上堡村村民及其村支部书记李希鸿也许感受最深。以前,该村是全乡出了名的“脏乱差”村,法纪废弛,人心涣散,被群众戏称为“特区”。在此情况下,原为乡镇干部的李希鸿“临危授命”,借着这项制度逐步推开的“东风”,又定目标又签责任状,不厌其烦,想方设法,逐一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吃水、道路硬化以及荒地利用等问题。时至今日,贯上堡村一跃成为当地闻名的文明村、先进村。谈起“两定一查三评”制度,李希鸿用了一句话概括 “老百姓叫咱干,咱就大胆干。”

对于“两定一查三评”制度的功效,尧都区贾村的干部和群众也深有同感。制度实施以来,该村先后发展了粉条加工业和养猪业,兴建了养牛基地,建起了联营货场,等等。家庭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双重发展,富裕了全村群众。2003年,全村达到宽裕型小康,被山西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小康建设千强村”。这些变化使村干部和村民获得了这样一个共识 “两定”之下,干部做工作有了压力。

事实证明,“两定一查三评”制度在联结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提高执政能力、为农民奔小康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赢得了广大群众和干部的认可。如今,临汾市的干部群众正不断完善这项制度,力争取得更大的工作业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