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特色文化为城市发展助力

2005-07-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瑟 宋言荣 特约记者 吴琳 我有话说

城市间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的竞争。

当你漫步大连街头的时候,除了深深地感受到她的清洁、美丽外,那四处弥漫的文化氛围,也着实令人心旷神怡。特色文化为大连发展助力。

群众是构筑城市文化的主角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离……”每当唱起这首歌时,年已78

岁的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离休干部陈庆道研究员便是那样地投入。

这位从事了一辈子科研工作的老人,离休回到家里,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业余文化生活当中。星期一上午他要参加声乐班,星期三上午他要参加书画班,星期四上午他则参加国画班,每星期还有半天时间打桥牌,加上每天早晨的晨练,每晚的散步,他可谓是真忙呀!

与他一样忙碌的还有大连许多市民。西岗区香炉礁街道工人村社区的杨润莲大妈,虽说已是65岁,但她却自豪地说 “我都跳了20年的舞了。”杨大妈说的跳舞当然不是舞台上的专业舞蹈,而是在社区里随处可见的秧歌等群众自娱自乐。别说,这些老大妈老大爷们还真是舞出了名堂。

西岗区香炉礁街每年举办三至四次社区家庭文化艺术节,杨大妈负责的舞蹈队当然是主力了。这不,为了准备参加即将到来的家庭文化艺术节,杨大妈正与老伙伴们赶排《金色年华》节目呢。

以创办“小巷讲坛”而闻名的沙河口区李家街道,开展了“学名人、读名著、唱名曲”的“三名”活动。街道干部张涛介绍,此项活动今年三月一启动,立即得到社区百姓的拥护,连中小学生也主动要求加入进来。现在他们正在准备“红色旋律”主题活动,大唱红色经典歌曲,用歌声歌颂我们亲爱的党。

走在大连的大街小巷,您都会在不经意间遇见这些忙碌着的人们。他们或是去参加演出,或是去参加排练,或是去参加一场大型晚会,人人脸上都挂满了笑容。在这座城市,文化早已融入百姓的生活,早已成为他们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

特色文化活动层出不穷

沙河口区今年初给居民送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印有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内容和精美卡通画的台历。区委宣传部部长石传东说 那几天前来索要台历的人海啦,大家都认为这种载体好,实用又深入人心。

随后,他们又向区内20万居民发放了以“创建文明城市基本道德规范二十字”和“三管好六个不”为宣传内容的公益扇。开展了“文明走路、文明乘车、文明驾车”为内容的文明公德日活动,以及其他多样的培养城市居民文明良好习惯的活动。

让每一次活动都赋予一种有效的载体,让各种载体成为居民自觉自愿参与的方式,这是大连特色文化活动层出不穷的一大亮点。

高玉宝,是影响了几代人的战士作家,他写的自传体小说《高玉宝》,特别是其中的《半夜鸡叫》人们耳熟能详。如今他已离休在家,但他没有休息,而是与大连市众多的老干部、老同志一起,组成了老战士报告团。这些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革命事业的老人们,用自己的一腔热血,走街串巷,深入社区,开始了他们的“小巷讲坛”生涯。如今,老战士报告团已成为大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还要组织老干部志愿者队伍,希望用自己的双手为这座城市再增添一些色彩。

变领导组织为群众自觉自愿地参与,变上级想办法出点子为基层群众开动脑筋自发地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大连市现在是每月、每个社区都有多种文化活动,市民们通过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两年中,大连市在城市文化建设上的投入以25%的速度在增长,参与“打造文化大连”系列活动的市民就达67万人次。

在学习中铸造文化

在大连,一个叫王亮的年轻人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这个只有职业高中文凭的年轻人,早在几年前就有国外多家企业要用高薪聘请他去工作。他成功的秘诀只有两个字 学习。正是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王亮成为一名技术超群的高级工人技师,先后参与了100多台重型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为企业直接创造经济效益1500多万元。

王亮是大连市创建学习型城市的杰出代表。让学习成为一个城市最厚重的一面,这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到的,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早在2001年,大连市就将建设学习型城市作为新世纪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和根本性战略,在全市大力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

大连市沙河口区民兴花园的小区里,楼道不大的空间成为社区群众最爱逗留的地方,因为这里有精心设计很有品位的楼道文化园地。不仅图文并茂,美化社区,同时为小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创作品的阵地。谁写了一幅好字,谁创作了一幅画,这里就是他最好的展厅,供大家欣赏参观。

大连,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城市,更是一个充满了浓郁文化品位的城市。它让每一个来到这座城市的人,深深地陶醉其中,继而产生更多的遐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