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读《张申府文集》

2005-07-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汤一介 我有话说

张申府先生读书照。

《张申府文集》的出版对我们了解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以及学术文化诸多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历史资料,正如张岱年先生在该文集的《序》中所说 “张申府是当代中国的哲学家、政治活动家,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著名人物。”申府先生在哲学上的最重大的贡献就是融通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和分析哲学,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申府先生的哲学是由孔子、马克思、罗素综合组成的。在《家常话》中,申府先生说 “我始终相信,孔子、列宁 按 或应为‘马克思’ 、罗素是可以合而一之的。我也始终希望,合孔子、列宁、罗素而一之。如此不但可得新中国哲学,如此而且可得新世界学统。孔子代表中国古来最好的传统。罗素代表西洋最好的传统。列宁代表世界新的方在开始的传统。孔子表示最高的人生理想,由仁、忠、恕、义、礼、智、信、敬、廉、耻、勇、温、让、俭、中以达的理想。罗素表示最进步的逻辑与科学,尤其是数理逻辑,逻辑解析,科学法与科学哲理。列宁表示集过去世界传统最优良成分大成的一般方法,即唯物辩证法与辩证唯物论,以及从一个实际角落来实践最高的人生理想的社会科学。三者之间,不但并无敌对冲突,三者之间,而且正待相补相充。三者之间,解析且扬弃之后,又有什么不可综核,发展而为一的 ‘没有解析,无综核’。辩证的否定乃有飞跃的发展。随解析综核,由否定而发展,永远合适成一个空前的进境。合孔子、罗素、列宁而一之的新体系是新世界中的新中国的新指标,新象征。”从《家常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申府先生的思想更加趋向于中国传统文化,论述孔子儒家思想甚多,特别提到 “所谓辩证唯物之说,也不过是人要尽人力而知天命,与如何善尽人力而知天命而已。”意谓,辩证唯物论与中国哲学可有相通之处。而其1944年写的《天人行》更是体现其立足本民族文化之根而广泛吸纳西方科学、哲学 包括辩证唯物论 之精神。

申府先生是如何把孔子、马克思、罗素的思想结合在一起,而推进着中国哲学的呢 我认为,首先得了解他的“大客观”理论。在申府先生的《我自己的哲学》一文中说 “我所谓的大客观主义乃是既承认客观,也晓得主观。所谓大客观,一个意思就是扩大客观的范围,并包括主观于其中,以客观为主,结合主观客观而为一……西洋哲学一个不通之路是把主观方面的人与不依附人而独立的所谓外界,截然对立起来。”申府先生又常把他的“大客观”称之为“纯客观”,他说 “说明纯客观可以超越主观,也可以客观地观察主观。能纯客观的人,可以主观地观察客观。此一观察事物的角度包括了和超越了主观和客观二者。”看来,申府先生的“大客观”是要求消除“主观”和“客观”的对立,创造一种融“主观”与“客观”为一的哲学,而这样一个思路正是和西方哲学不同的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中说 “笛卡尔的哲学……他完成了或者说几近完成了由柏拉图开端而主要因为宗教上的理由经基督教哲学发展起来的精神、物质二元论,……笛卡尔体系提出来精神界和物质界两个平行而彼此独立的世界,研究其中之一能够不牵涉另一个。”然而中国哲学在思维模式上与之有着很大不同,中国哲学认为研究“天” 天道 不能不牵涉“人” 人道 ;研究“人”也不能不牵涉“天”。这样一种不同于西方哲学的思维模式,在申府先生的“大客观”的框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基于这种看法,申府先生在《我自己的哲学》中,从“真”、“美”、“善”三个方面论证了他的“大客观”。他说 “真理也是主观方面的东西与客观方面的东西间的某一种关系,至少普遍所遇到的真理是如此。”又说 “一个美的东西 好听的、好看的 的美,不只属于主观,也不止属于客观。对于美,要有能感于美的主观,也要有客观上必须具备的条件。”这是就“美”说的。他还说 “我还愿意引到我在中国哲学上最喜欢的三个字之一上去。那就是中。中正恰好是切中的意思。在大客观主义下,中正是价值的标准。满足这种标准,必是主客的会合,而不能偏于那一方,斜到那一隅。”这里所说的“中”就是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孔子说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论语・雍也》 这就是说,孔子把“中庸”看成最高的道德。“中”是不偏不倚,中正、正直,这样才能化解矛盾,而使之不同群体之间和谐相处。申府先生可说对中国传统哲学的“中和”等思想推崇倍至了。这无疑是中国的精神,这也许就是他的“大客观”的精神所在。

《张申府文集》

河北人民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