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执著铸就“信念”

2005-07-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宋忠伟 陈雷 我有话说

在我国,探讨社会主义信念的文章不胜枚举,研究社会主义信念方面的专家学者也不乏其人,但是把社会主义信念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并开设一门专业课程,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所所长张凤奎教授可谓全国第一人。

对这门新“学”的探索,还得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一次讨论课上,三分之

一的学员向他提出了“社会主义到底能否取代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到底能坚持多久 ”等信念方面的困惑,张凤奎悉心引导,耐心解答,虽然学员们在课堂上不再争论,但他明显感到这次授课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课后,他专门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存有相同思想疑虑的学员不在少数,甚至一些教员在传播社会主义信念过程中都不能完全说服自己。这个结果让张凤奎吃惊不已 如果连社会主义信念这个基本问题都解决不好,如何能担当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任 于是,撰写信念学著作,开设专业课程的想法在他心中油然而生。

由于可资借鉴的资料不多,张凤奎等于从“零”开始,一边摸索思考,一边请教专家学习,经常奔波于上海市各大院校和图书馆刨根问底、寻求“真经”。为建立系统科学的社会主义信念研究体系,他先后搜集整理了相关文章4万余篇,自费购买阅读了200多本书籍。书海泛舟,浪里淘金。在经过艰苦卓绝的研究探索之后,张凤奎科学地总结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低潮、我国改革开放暂时遇到困难和个人利益一时得不到满足等时候,人们往往容易产生信念动摇的种种心理和表现,深入分析了原因,得出了规律性结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把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加以认真梳理归纳、对比分析之后,先后主编出版了《社会现实的理论思考》等5部著作,公开发表了20多篇论文。由于当时担任基础部领导职务,张凤奎除了正常授课,还要担负繁重的教学、科研组织工作,只好把寒暑假和节假日等业余时间都用在对信念学的研究上。案头上长年摆放着的一摞摞资料,一沓沓笔记,一项项成果,无声地见证了张凤奎矢志信念学研究的艰辛之路。

2003年1月,国内第一部《社会主义信念学》著作终于问世。这部著作大胆提出了社会主义信念形成的内化和外化的互动性规律,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整体性规律,社会群体、个体的统一性规律等六大规律,引导学员从规律性上去认识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赢得了军地各界的好评。上海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程伟礼研究员认为“该专著通过把社会主义信念放到世界大背景下进行研究,提出了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内容和新途径,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

面对他人的赞许和掌声,张凤奎没有自满,没有止步,又及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到了教学中。课堂上,他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精辟阐述和科学解读,把学员感到抽象、生涩的问题,讲得通俗易懂、易于接受,全军师旅团政治部 处 主任班的一位学员动情地说,“听了张教授的课,大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很多思想扣子迎刃而解,思路也顿时豁然开朗。”就在笔者发稿前,张凤奎又带来一条喜讯,由他结合社会主义信念学教授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被评为全军院校优秀教学改革成果三等奖,被总参谋部列为军队院校建设的百门优质课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