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坐在“炸药桶”上的莫斯科

2005-07-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杨政 我有话说

这座红场上的著名大教堂里也埋有炸药。

7月10日,俄罗斯建筑工人在原莫斯科饭店施工现场发现了约一吨重二战时期遗留下来的炸药。记者注意到,当得知这一消息后,多数莫斯科市民并未感到恐慌,这是为什么呢?

莫斯科饭店施工现场发现炸药后,当局立即组织有关专家对市内数十座建筑进行了突击检查,发现多数建筑底层均藏有二战时期的炸药。专家们认为,这些“炸药桶”随时都可能给莫斯科市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饭店下面的炸药

莫斯科饭店是原苏联时期著名的标志性建筑,离红场和克里姆林宫只有咫尺之遥。该饭店建于1935年,由于年久失修,饭店内部结构严重老化。如对其修复,将耗资巨大。经过反复考证,莫斯科政府最后决定将其推倒重建,该饭店已于去年完成全部地面的拆除工作。

自拆除工作开始后,施工现场总不断发生一些“新鲜事儿”。今年春天,工人们在拆除楼体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房间里都装有窃听器。7月10日,工人们在饭店的地基层发现了1160公斤炸药,这不禁让人后怕:多年来,饭店的客人们实际上住在了火药桶上。现场的一位工人开玩笑说,“早知有炸药,还不如把它引爆了呢,这样的话,修建地下停车场的地槽就用不着挖了!”

砌在饭店地基墙内的是常规的块状炸药,外表像一块块脏兮兮的黄色砖头。发现炸药后,工人们立即报了警。随即赶到的莫斯科内务局专家在初步勘察后认为,炸药不会对莫斯科市民构成任何威胁。他们说,发现了炸药储藏暗室,把炸药运走就会平安无事。内务局官员认为,由于时间久远,炸药已分解成一般的化学物质,根本就不会发生爆炸,但专家们的意见却与之相左。莫斯科卫戍区排雷专家德涅普罗夫斯基少校说,炸药块的确发生了分解,但仍存在爆炸危险。许多专家也认为,时间虽然久远,但旧爆炸物的炸药仍具有自行起爆的能力,且常常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条件下自爆。

一位专家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任何炸药都会发生分解,但分解速度的快慢则取决于众多因素。首先是周围的环境,如炸药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炸药就会一成不变,长久保存。如炸药埋在土里,会受到土壤水分、土中积极成分和其他成分的影响,那么,炸药分解的过程就会加快。德涅普罗夫斯基少校说,莫斯科饭店底层炸药被发现时已经“出汗”,炸药块表面是潮湿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与其他物质互动的过程中,炸药内部可产生所谓的炸药油――一种非常敏感的化合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化合物越积越多,就会发生自爆。

几乎所有参加莫斯科饭店炸药排除工作的专家们都认为,莫斯科饭店这么多年未被夷为平地,这简直是奇迹!当炸药被安全转移到销毁场后,一位工兵说,“幸亏拆除莫斯科饭店是手工操作,而不是用定向爆破法,否则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大剧院是下一个目标吗

据专家们调查,莫斯科饭店地基层埋藏炸药的时间是在1941年10月。当时,德军攻占莫斯科的危险现实存在。那么,为什么在二战胜利后炸药未被排除呢?

德涅普罗夫斯基少校说,“显然,关于莫斯科饭店底层藏有炸药的文件最初放在了安全部门的保密柜内,而后来文件有可能被销毁了。”

少校还说,“莫斯科饭店的其他地方还可能藏有炸药,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后果,有必要对莫斯科饭店整个工地进行排雷工程技术检查。”但至今莫斯科卫戍区尚未接到任何要求检查的报告。据有关专家透露,目前,俄防爆专家手中能查找空中和地下爆炸物的专门装置数量很少,均为试验样品,且价值昂贵。因此,可能没有哪个组织愿意主动进行此类工程技术侦察。

前不久,莫斯科当局决定对著名的莫斯科大剧院进行修复。据查,卫国战争期间,大剧院的地下室也藏有大量炸药。当时的理由是:国家级的历史建筑物不能完整落在德寇占领者手中。看来,莫斯科市民将心惊胆战地等待大剧院改造工程的结果。

二战期间,莫斯科其他一些建筑内也被放置了炸药。据说,苏联当局在1941年10月8日曾秘密制定了需炸毁建筑物名单,其中包括克里姆林宫、莫斯科饭店、民族饭店、所有的高层建筑物(所有高于8层以上的建筑)、许多工厂、莫斯科地铁和水坝。为此,当时从外地向莫斯科运来了数百吨黄色炸药。当时,炸药的放置工作完全按照严格的章程进行:指挥员负责监督炸药的埋设,同时,他还负责制定详细的埋设点分布图,签署相关文件,最后将所有详细材料呈报上级指挥机关。据当时的军人回忆,这些材料均送达了苏联内务委员会。到后来,就无人记得这件事了。至今,谁也不掌握当年埋设炸药全部建筑物的名单。经莫市历史博物馆副馆长戈尔巴乔娃证实,卫国战争期间,许多人都知道莫斯科一些建筑内放置了炸药,但具体是哪些建筑,恐怕只有个别专家知晓。不少人在回忆录中都曾写过二战期间莫斯科许多建筑物曾放置炸药,但却无人掌握具体数据。也有人说,1944年夏天,从莫斯科运走了大量炸药,但谁也不能出示拆除炸药过程的详细资料。

莫斯科儿童不相信恐惧。

据俄军史学家考证,从19世纪末开始,当时的俄国在建设重要的建筑、桥梁和城防工事时就已考虑了在以上设施底层专门建有存放炸药的暗室,主要考虑是:在敌军攻克城市前能迅速实施破坏活动。炸药一般都埋设在建筑物最重要的地段,即最易使建筑物和桥梁坍塌的重要部位。据说,桥梁的每一支点上都设有专门放置炸药的暗室。这些情况均被视为最高机密,在决定撤退前,需要在哪些建筑物内埋设炸药,是最为核心的机密。显然,掌握以上情况和直接实施炸药埋放的人员只能是少数。考虑到当时的战事和后来苏军内部的不断“清洗”,知密者可能早已不在人世了。

莫斯科市内至今还藏有二战时期遗留下来的大量炸药。比如,现在的霍罗舍沃-姆涅夫尼基住宅小区原是二战时期苏军的弹药库。时至今日,该地区几乎每天都能找到炸药。仅2004年一年,莫斯科城区就发现了二战时期遗留下来的2242枚反坦克炮弹、防步兵炮弹和迫击炮弹头。

俄通社-塔斯社7月19日发布的一条消息说,“今天,莫斯科库尔恰托夫研究所院内发现了一枚卫国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炮弹。炮弹是在早上被发现的,紧急事务分队并没有将大楼内的人员疏散,而是对现场实施了封锁。莫斯科卫戍区的工兵迅速赶到现场,清除了炮弹引信,并将其运到了销毁场。”报道还说,库尔恰托夫研究所院内已不止一次找到二战时期的炸弹了,仅7月一个月内就在那里找到了三枚炸弹。

令人担忧的是,库尔恰托夫研究所原有12座核反应堆,虽部分已经关闭或拆除,但至今仍有6座还在运行。因此,说莫斯科市民生活在炸药桶里一点也不夸张。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莫斯科人对此毫不恐慌,可能是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