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才与社会需要密不可分

2005-07-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戴军 我有话说

记者近日就澳大利亚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采访了几位澳洲高教界相关人士。一个突出感觉是,澳洲人对“人才”的理解似乎没那么“郑重其事”。只要能为社会所求、职业所需,都是人才。澳洲人没有中国人“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因此大学生的生存压力以及对于步入社会的期望值总体而言要小得多。

全澳大利

亚共有38所大学,其中只有两所是私立。澳大利亚各高校从专业设置上也反映出市场调节机制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学校在密切关注社会就业需求的同时,对本校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采取跟踪反馈的方式,若某个专业的毕业生社会需求旺盛,或倘若一个专业连续三年注册就读人数急剧下降,校方会即时作出相应调整,或调配资源,设置课程,招聘教师,或根据需要增加或取消专业设置等等。此外,各大学与社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界,有一个称为“工业联系计划”机制的毕业生推介。学生在三四年级时,学校开始主动与挂钩企业联系,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相关企业,另一方面让企业对学生有所了解,双向选择,为毕业后的就业作准备。在这种机制下,许多应届毕业生在学业尚未完成时,就已经确定了就业方向。在西方国家中,澳大利亚的国际影响力虽然相对不高,但在国内劳动力就业体制方面颇有自己的特色。澳联邦政府专门设有“青年事务部”,隶属联邦教育部,其工作重点之一即是协调联邦与各州解决年轻人就业问题;此外还有“教育就业培训与青年事务部长联席会议”,作为由联邦政府牵头与各州政府负责教育的官员就青年人就业培训等问题的定期协调机制,这些都反映了政府对青年就业问题的高度重视。澳实行联邦制,在教育与就业问题上虽然联邦与各州政府各自为政,联邦政府无权直接干预,但也并非束手无策,至少可以以政策和财政手段加以引导。如由联邦政府倡导并在各州推广的一项对大学毕业生进行企业就业培训的“工业学徒计划”,每年用于该计划的经费50%来自联邦政府拨款,另50%来自各州财政。各州对此是乐于推广执行的,因为如不合作将得不到相应的联邦拨款,毕竟是百姓受益的事情。

澳社会福利部门有一个针对失业者的“新就业倡议计划”,向失业者提供为期一年,每周约300澳元的社会福利救济以维持其基本生活,在保障失业人士衣食无忧的情况下鼓励其积极寻找工作或自主开办生意。类似的救济性福利措施“寻工补贴”,每周约200澳元,每三个月评估一次。这些社会福利虽然是面向公众的,旨在为那些确实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又有着寻找工作的强烈意愿的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使其能够安心踏实从容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但的确为不少大学本科毕业生选择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提供了有利的缓冲。当然,领取这项福利要通过严格的注册登记并有着完善的监督机制。

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起到辅助作用的还有社会上的许多人才中介机构。这些机构接受用人单位委托,从用人单位取得回扣,而不向应聘或被招聘的人收取服务费。仅在31万人口的首都堪培拉地区,就有不下20家这样的中介机构;全澳范围内大概有300多家,相对澳洲2100万人口,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这些中介机构通常会提供一些免费培训,内容包括如何正确填写就业简历,如何有效地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以及面试技巧等等。这笔款项通常由政府提供给中介机构,专门用于此类就业应聘培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