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俄被困潜艇获救记

2005-08-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韩显阳 我有话说

8月5日,塔斯社―俄通社播发的一条简短消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由于螺旋桨被渔网缠绕,4日在堪察加半岛东海岸进行深潜训练的一艘太平洋舰队所属АС―28小型潜艇无法到达指定地点。

АС―28深海考

察潜艇隶属俄海军救援大队,通常只能载有艇长、机械师、声纳兵及电工专家等3―4人,此次出航作业却有7人之多。堪察加当地时间4日中午13时左右,在堪察加首府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以南75公里深海作业的АС―28突然传出事故信号。事故之初,潜艇水兵曾经试图利用自己的力量脱险。然而,在深海底左冲右突的АС―28不但没有摆脱鱼网的束缚,反而将海岸监测系统水下天线缠绕进其螺旋桨中,而天线被一个重达60吨的锚固定在海底。

事故发生后,俄罗斯总统和军队最高指挥机关异常重视。与5年前“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时没有中断休假而广遭批评形成鲜明对比,普京亲自坐镇莫斯科协调救援行动,国防部长伊万诺夫亲往事故现场监督救援。堪察加时间4日15时,营救АС―28指挥部成立。与此同时,俄海军紧急派出救援船只赶往出事海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将潜艇打捞出来。不过,只令潜艇上浮了60米,随后便因钩挂潜艇的缆绳脱落而宣告失败。

为避免悲剧重演,在意识到本国的救援设备落后的现实后,俄最高当局迅速做出了向美、英、日等国求助的决定。接到俄罗斯的求助要求后,三国均做出积极回应:日本从本土派出救援船和两艘作为辅助船只的扫雷艇,最早将于8日抵达;虽然携带“超级天蝎”深海探测器的美国空军C―5运输机于5日深夜抵达出事附近机场,但美国救援专家却只能在6日夜开始行动,而艇上的氧气很可能已经耗尽了。最终,俄选择了英国的救援队。6日早上,从格拉斯哥运来的“天蝎45号”深海探测器及全套营救装备抵达俄耶里佐沃空军基地,随后立即换船运往出事现场。

当地时间7日凌晨2时25分,“天蝎45号”从一艘俄罗斯救援船上被缓缓地放入海中、直奔АС―28微型潜艇。20分钟后,3部安装在“天蝎45号”深海探测器上的摄像机发回首张实时画面。3时许,“天蝎”在地面救援人员的操纵下成功割断了缠绕潜艇的直径3.9英寸的第一根天线。其后,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波折,因“天蝎”自己一度出现故障,不得不中断救援行动。经过紧急维修,“天蝎”再度成功下潜,并顺利地将缠绕物一一清除完毕。

羁绊解除后,救援人员期望被困潜艇可以靠自身动力浮出水面。不过,人们并未如愿,АС―28依然静静地横躺海床上。最后,救援专家的建议被采纳,АС―28潜艇从自己的“鼻孔”中施放出一股压缩空气。借助气柱推动力,潜艇终于开始上浮。7日7时25分,在深海被困长达75个小时的АС―28潜艇浮出水面,艇上7名乘员全部生还。俄海军副参谋长佩利亚耶夫随即宣布,救援工作圆满结束。

很显然,救援是一场与时间的竞赛。由于潜艇内氧气储备有限,潜艇内的人能否坚持到被打捞出水成为救援行动成败关键所在。在这一过程中,艇上人员的表现可圈可点。为减少氧气消耗,艇员们将自己锁在其中一间舱室,身体平躺,尽可能减缓呼吸频率,将活动降到最少。就这样,他们以冷静、坚定的意志在海底坚持了75个小时。俄罗斯有媒体报道说,如果再晚4个小时,舱内氧气可能就会消耗殆尽。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艇员们自己拯救了自己、挽救了俄罗斯的声誉、成就了英国救援队的威名。

尽管俄海军宣称救援行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但俄社会在欣喜的同时也开始反思。首先,为什么俄罗斯海军屡次发生事故?继“库尔斯克”号多用途核潜艇2000年在巴伦支海失事沉没、艇上118名官兵全部遇难后,2003年和2004年先后又有两艘核潜艇沉没、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其次,时隔5年之后,俄罗斯仍然没有可派上用途的现代化深海援救设备,也实在难以向公众解释。(本报莫斯科8月8日电)

左上图为8月7日,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结束监督救援工作后抵达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新华社发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