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艺术品市场遭遇诚信危机

2005-08-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亮 我有话说

我国当前的艺术品市场发展很快,成就令人鼓舞,但面临着诚信危机,主要表现为拍卖领域的“暗箱操作”、艺术品造假日益严重、鉴定问题频出以至假画风波不断――

拍卖有“黑洞”

自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短短10年时间里,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蓬勃发展,已成为高品位、高利润投资的代

名词。

近5年,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额骤增11倍。2003年中国内地举办的艺术品专场拍卖共计171场,总成交额达25亿元;而到了2004年,各种艺术品拍卖专场达338场,总成交额高达57亿元。在这些令人兴奋的数据传出的同时,专家提醒,中国艺术品拍卖业面临诚信危机。

文化部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对记者说,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诚信危机也表现在拍卖领域,一些拍卖行被一些企业和个人所利用,为获取利润,对赝品睁一眼、闭一眼,或者直接参与造假牟取暴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拍卖行业是一个容易为暗箱操作提供交易平台的行业,滋生“黑洞”的可能性大,这种可能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哄抬价格,为拍品“定价”,从而便于拍品的第二次流通,用“托儿”做“钓饵”,期望“钓”到竞价大买家的“冤大头”;二是为了创造拍品“高纪录”,在拍卖会上进行“炒作”,许多办牌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在与谁竞价。

其中,“托儿”的炒作是频频出现“天价”的直接原因。该人士说:“客观地讲,有些炒作行为并不是拍卖行的本意,一些青年书画作者为了炒作自己的作品,也在利用拍卖行这个平台。通常的做法是,将作品拿到拍卖会,然后雇‘托儿’以高价买回自己的作品,而这个高价的拍卖记录,恰恰是作品第二次拍卖流通的参考价格……”

除此之外,在该人士看来,个别拍卖行不能做到“洁身自好”,主动为暗箱操作提供了可能性,又为一些更大的黑幕交易提供了平台。这些更大的黑幕包括洗钱、骗取银行高额贷款,虚抬艺术品成交价格、暗箱操作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

造假有“一套”

谈到艺术品造假,文化部一位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旅游区大多数的字画销售店中,随便花上几十元钱就能买到画艺拙劣的‘名家字画’,被冒名最多的当属齐白石、启功、吴冠中等大家。”这位负责人说,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造假却越发猖獗,假画对艺术品市场带来的冲击和破坏越发严重。

这位负责人指出,刚刚兴起的画廊业,其力量无法抵挡众多廉价赝品的狂轰滥炸,一些中小型画廊为了生存,开始加入售假的行列。而拍卖行是依靠信誉生存的,在国际上虽然有拍卖不负责拍品真伪的惯例,但人家是处于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诚信是普遍的商业道德,特别是有名望的拍卖行更是想尽办法来保真,然而我们国内的一些拍卖公司却以所谓的国际惯例为依据,知假拍假谋取暴利。

这位负责人分析,近年艺术品造假又出现了一些新动向。

首先,艺术品造假已朝着组织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了产业链。

造假集团从造假的原料(如纸张、笔墨)到设备、人才一应俱全,形成了规模化的一条龙服务。一些地区造的假冒品,有固定的销售渠道,相当数量被走私到海外。同时,艺术品造假形成了区域性的分工。如上海仿陆俨少,广州仿高剑父、高奇峰,西安仿石鲁,香港仿林风眠、陈之佛,台湾仿张大千、黄君璧等。

其次,利用公开的出版物为假画“正名”。

这些出版物中:一是拍卖公司的图录。近几年有一些曾经刊登在拍卖公司大型艺术品拍卖会图录上的赝品就是这样悄悄推向市场的。二是正规出版社出版的画册,造假者买一些书号,将所造的名家字画结辑出版。三是非法出版的赝品画册。四是将出版画册与办展览结合起来操作。有些资金实力雄厚的造假者嫌单单出画册力量和声势不够大,于是在出版画册之外,还办展览开讲座,扩大影响,最终达到将赝品全部脱手的目的。

第三,利用高科技造假。

近年来,艺术品制假售伪的手段不断翻新,从以前的个体手工完成、到现在的集体流水作业,利用幻灯投影、照相制版以及电脑合成照片造假售伪,甚至已发展到利用计算机分析瓷器和宝石的结构数据后做伪等高科技手段。但我国目前的艺术品鉴定绝大多数还是靠人工来鉴别,没有完整科学的体系判定真伪,所以收藏者很难判别。

鉴定有“硬伤”

今年3月下旬,珠海市博物馆发生尴尬一幕:在该馆正在举行“国之瑰宝――黎雄才关山月作品展”中的画作,被闻讯而来的关、黎家人现场认定展品全为假冒之作。

3月23日,关、黎家人邀请了国内岭南画派的8位画家和学者对这批展品进行现场鉴定,专家们一致表示38幅关山月、黎雄才作品“无一真品”。之后,珠海相关部门和画作的收藏者,又从参加画展的38幅作品中选取12幅黎雄才的作品,送到北京进行鉴定。多位专家经过鉴定最终得出结论,12幅画作全是真品,有的还是精品。

前后两次专家鉴定,结果大相径庭,艺术品鉴定再现“究竟谁说了算”的困局。在真伪杂糅、鱼目混珠的艺术品市场上,这一直是困扰艺术家和收藏者的难题。

张新建认为,我国目前在文物鉴定方面有比较完善、系统的鉴定体系和鉴定班底,但近现代艺术品方面还缺少权威的鉴定机构。近现代作品的鉴定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学科,仅靠目测、手感、个人经验的传统鉴定方法不能满足鉴定的需求。

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副主任金运昌指出,当前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没有一个鉴定主体,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权威鉴定机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同样可以被一个小拍卖行否定,收藏者被弄得不知所措。

金运昌说,根据目前中国有关规定,在职的文博专家不可担任拍卖行顾问,而且也不可以为民间提供鉴定,民间鉴定主要通过懂行人掌眼,或求助于民办鉴定中心。很多拍卖行有鉴定服务,但拍卖只是一种委托行为,拍卖行没有义务保真,只是提供一个交易平台,鉴定仅仅是为买家提供参考。在缺乏权威鉴定部门的情况下,艺术品鉴定就会经常出现争议。虽然拍卖法规定,“买受人向本公司出具两位或两位以上的相应专业的国家级鉴定专家关于该拍卖标的为赝品的书面鉴定意见”,可以撤销拍卖,但实际上,“专家鉴定只提供真迹证明”已经是一条行内通例,主要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因为如果要打官司,此时的专家就要作为证人出庭。

另外,张新建说:“我们当前还急需加强对鉴定、评估等专业人才的培养。近年,我国的艺术品鉴定人才青黄不接,多数鉴定专家年事已高,新的鉴定专家人数不多,实力不强,功夫不硬,难以适应事业发展的需求。”

因此,专家们一致认为,要真正改变当前艺术品收藏领域的诸多纠纷和问题,就必须加快我国艺术品市场诚信体系的建设;同时,出台艺术品鉴定法和健全名家作品数据库也是当务之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