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俄波关系缘何日趋紧张

2005-08-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韩显阳 我有话说

本月15日,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谴责了在华沙发生的殴打俄罗斯外交官子女的行径,并希望与俄建立睦邻友好关系。而此前进行的俄波元首电话交谈中,普京也向克瓦希涅夫斯基保证,俄将采取有力措施查明并惩罚袭击波外交官事件的肇事者。两国总统亲自出面解决纠纷表明,因3名俄外交官子女在波兰被殴打而引发的俄波关

系长达半个月的紧张局面终于开始缓和。

上月31日,3名俄罗斯驻波兰外交官的子女在华沙一个公园遭到殴打,并被抢走移动电话。此后10天内,先后有3名波兰驻俄外交官、记者被殴受伤。此后,两国先后向对方发出抗议照会,要求对方迅速就事件进行解释,并尽早抓获肇事者,将其绳之以法。俄波元首清醒地意识到,几起看似寻常的刑事案件演变成为外交争端缘于两国之间不融洽的政治气氛。

首先,历史上的恩怨造成了俄波两国人民之间缺乏信任和好感。尽管波兰人和俄罗斯人同属斯拉夫民族,但在长期的历史进化和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两个民族在文化、宗教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加上沙皇俄国长期对波兰民族施暴、凌辱和宣扬大俄罗斯主义,结下了两个民族之间的深刻仇恨。特别令波兰人刻骨铭心的是,为打开通往欧洲的“走廊”,确立在欧洲的霸主地位,沙俄与普鲁士、奥地利历史上先后三次合谋瓜分了波兰。就在纪念“二战”中那段共同经历过的反法西斯历史之时,波兰人也从来没有忘记“卡廷森林大屠杀事件”。1940年,为消除两万多名波兰陆军后备役军人对苏联的所谓威胁,前苏联内务部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卡廷森林实施了大屠杀。一直以来,波兰方面希望将卡廷森林大屠杀定性为种族灭绝事件,而俄方对这“夸大”的描述表示拒绝,认为波兰人更应当牢记的是苏军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及波兰全境。

其次,俄波在民主、自由问题上的尖锐对立,促使两国关系日趋变冷。“冷战”结束后,作为北约成员的“民主国家”波兰同莫斯科的关系不断恶化。2001年初,波兰以从事间谍活动为由公开驱逐了9名俄外交官,引发了两国间一场外交风波。接着,又发生了俄驻波总领馆遭冲击事件。甚至在俄罗斯最为敏感的车臣问题上,波兰的立场甚至比美国以及法、德、英等欧盟大国更加激进。今年初,俄武装力量在一次行动中打死了车臣分裂武装头目马斯哈多夫。闻此消息后,波兰外长罗特菲尔德随即表示此举“是个政治错误”,影响车臣问题的和平解决,认为马斯哈多夫是车臣非法武装头目中唯一能同俄罗斯当局对话的人。

再次,在战略空间争夺战中,波兰的亲西方立场令俄罗斯恼怒不已。由于存在历史阴影,波兰对作为沙俄继承国的俄罗斯至今心存芥蒂。故此,在消除东方威胁这一点上,波兰与西方的立场一致。放眼东部边界,如果能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拉向西方,波兰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当2004年乌克兰发生“橙色革命”之时,波兰毫不犹豫地站在了美欧一边;在美国总统布什呼吁拔除白俄这个欧洲最后一个“独裁堡垒”后,波默默开始资助白的非政府组织。在波白外交争端中,俄罗斯大多数媒体站在了白俄罗斯一边。在俄民众看来,波兰之所以坚定“反白”,其目的无外乎是想从根本上消除俄的潜在威胁。

由此不难看出,俄波危机不仅仅是几起简单的“流氓寻衅”事件,而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现实背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历史形成的不信任“痼疾”,非经双方长期、扎实的努力不可。

(本报莫斯科8月17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