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三个大学生与一座海岛

2005-08-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连成 我有话说

编者按 大学毕业生就业何处去?其实,广阔的农村乡镇和边远海岛更需要大学生去那里展示才华,大学生在那里也能成就一番事业。罗新安、周凯、鄢赤军三位大学毕业生不恋城市爱海岛,艰苦创业,取得成功的事迹值得一读。

一个原本偏

远落后的海岛镇在三个外来大学生的带动下变成了富甲一方的工业重镇、文化大镇和教育强镇,他们带领那里的干部群众几乎是在一张白纸上描绘出了一幅现代化城镇的壮丽画卷。

越是艰苦的地方

越能体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

2001年春天,记者踏上位于南粤边陲上那个名叫三灶的海岛小镇采访时,新任镇委书记罗新安刚刚以党政干部中的最高分通过民意测评。罗新安198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管理工程系,当时等待他的是深圳某金融机构的召唤,当他那些同被招聘到深圳的同学邀他同行时,他却摇头说:“我更喜欢寻找一份艰苦的工作,因为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体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

罗新安只身来到了珠海市西部边陲三灶。当时从珠海市区到三灶岛,虽然近在咫尺,却由于海湾绵长,渡口众多,需要绕道斗门、中山等地,往返一趟就得两三天。偏僻荒凉伴随着贫困落后,近百平方公里的海岛却养活不了岛上几千人口。在一个连本地年轻人都留不住的荒岛上,一个外来大学生能有何建树?罗新安不信这个邪,他相信,既然知识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那么,一个掌握了知识的大学生,只要有志气就一定会改变一个地方的命运。罗新安经受的第一场考验是和乡亲们一起填海造地,兴建联岛大堤,用他们的肩膀和汗水把一座孤悬海上千万年的荒岛与广袤的内陆连接起来。罗新安回忆说,那时心里揣着的就是万众一心上大交通、办大工业的信念,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觉,泥一身、汗一身地带领5000多乡亲和民工,指挥百十辆施工机械,昼夜奋战在三灶湾荒滩上。罗新安后来从三灶企业办主任到副镇长、镇委书记,他利用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和自己学到的经济管理知识,为三灶确立了“工业兴镇”的目标,创立了三灶历史上第一个工业开发区,一年中竣工的标准厂房达6万多平方米,引来了8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三灶,创造了工业产值连翻五番的经济奇迹。记者采访罗新安时,罗新安正推出他的一项“新政”:免去三灶每个“代耕农”子女的所有借读费,已收上来的50万元“违规”收费如数退还,镇政府每年还拿出100多万元解决低收入家庭子女的入学费用,这一制度一直坚持到他的两位后任镇委书记。

在社会底层艰苦创业

是成就事业的最好起点

2003年的春天,记者再次走进工业化、城市化已初具规模的三灶镇。此时主政三灶的是90年代初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外语系的周凯书记。与罗新安不同的是,周凯不是一个猛子从高等学府扎进农村乡镇,而是在粤西地区经过了近10年的艰苦奋斗,眼看就要进入大城市机关工作了,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而立之年”的周凯却再一次作出了到社会底层去创业的选择。家人和朋友都曾说周凯太傻,可周凯至今无怨无悔,他向记者端出了自己的人生信念:在社会底层艰苦创业是大学毕业生成就一番事业的最好起点。

有人说,周凯给“工业立镇”的三灶带来了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而一个别开生面的“文化三灶”则成就了周凯为之奋斗的辉煌事业。周凯上任之初,三灶正处于打造“珠海西部第一镇”的氛围中,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再度跨越?班子里有人坚持将有限的财力和资源用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周凯却有自己的主意:21世纪的珠三角地区已经进入了一个后工业化时代,再靠政策优惠吸引“三来一补”不仅无法实现工业强镇的目标,而且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三灶真正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不在发展经济本身,而在文化,在于能否为那些大企业集团和优势产业落户三灶提供优越的文化环境!

当后来投资1100万元的三灶文化服务中心和440万元的伟民文化广场赫然屹立在三灶工业区和新市区中心的时候,当国内知名的理工科大学和医药院校在三灶建立珠海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的时候,当那些追逐着先进文化和高校人才的国内外大企业纷纷挤入三灶工业园区的时候,三灶人明白了这个年轻的大学生书记的远见卓识:周凯不是不要上工业,他是要具有高附加值和相当科技含量的大工业,他为三灶塑造的是珠江西岸“第一文化大镇”的崭新形象。

真正的成就感是

舍下身子为老百姓办事

2005年7月,记者为采访“教育书记”鄢赤军而三进三灶镇。

毕业于汕头大学的鄢赤军是去年才从珠海市委领导秘书的位置上来到三灶担任镇委书记和镇长的。在一些人看来,一个由上而下的干部若不是为了镀金,就是受过什么处分。而鄢赤军与这两者都不沾边。他对记者说:过去在领导身边做协调和服务工作,没有机会沉入群众中去经受锻炼,乌纱帽不等于成就,个人名利更不是成就的象征,只有舍下身子去为老百姓办事,通过自己富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工作,让更多的老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快乐,那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

鄢赤军上任伊始就作出了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决定,他要让三灶的师资素质和教育质量赶上和超过珠海主城区学校的水平,不仅不让一个三灶的孩子因为贫困而失学,而且要让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都享有同等的接受优质义务教育的权利。有人提醒他,三灶正处于人口高速增长期,从2万增长到13万还不到5年,这意味着什么?首先是学位紧缺的教育“瓶颈”,每年数以千计的外来工子弟等待着课室和师资,镇政府一年到头就是什么都不干,只忙于建校招聘教师恐怕都来不及。而鄢赤军却作出三点承诺:一定把最好的地方留给学校,一定把学校建成三灶最美的亮点,一定让每个该上学的孩子接受优质教育。为此镇财政一举投入3000多万元,社会捐助411万元,全镇中小学由13所撤并为9所,其中6所通过了省市级等级学校评估。记者采访时,鄢赤军还在位于三灶城区商贸中心地带的中心小学建设工地上,落实1600万元建设经费,督促拥有36个教学班的新学校在下学期建成招生。而对于目前三灶教育的发展态势,他诚恳地表示:基层工作的任何一点成就都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干部取得的,而是一批又一批人、一届又一届班子,群众、领导、基层干部的合力所致。来到基层的大学生干部,只要踏踏实实与基层结合在一起,他们的所学所长,就一定会有发光发热的大好机会。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