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传承弘扬河套文化 构建和谐巴彦淖尔

2005-08-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郭启俊 王素毅 我有话说
巴彦淖尔地处祖国的北部边疆,建设巴彦淖尔文化大市是自治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是打造独具特色的河套文化品牌。要通过整合河套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河套文化内涵,推进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的规模和实力,实现经济和文化的完美联姻,让潜在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和产
业优势,以独特的地区文化品牌塑造地区形象,不断提高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更大领域和范围内吸引海内外有识之士投资、开发巴彦淖尔,促进巴彦淖尔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构建和谐巴彦淖尔。

当前,我市加快文化建设的内外部条件已经日趋成熟。从我区来看,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文化发展竞争格局已经形成;从文化资源优势上看,我市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开发建设的潜力很大。河套文化历史悠久,积淀丰厚,具有重大的发掘整理价值。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起,我们的祖先就在巴彦淖尔大地上繁衍生息。从恐龙化石、阴山岩画到赵、秦、汉长城及遍布各地的古城址、古墓群,从蒙古族歌舞到河套二人台、爬山调以及各种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都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我市历史文化的源渊和人文历史的厚重。要充分开发利用我市的优势文化资源,努力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优势。要充分尊重文化发展和繁荣的规律,加强文化软、硬件建设,抓住关键环节,不断增强文化竞争力,做到在经济建设中更多地发挥文化的作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更加注重人文精神和社会理念,在文化发展上更加重视深化改革和创新机制。特别是要提升新时期巴彦淖尔人精神,增强向心力、凝聚力和亲和力,形成建设巴彦淖尔、提升巴彦淖尔的强大合力。

按照弘扬河套文化,打造地区文化品牌,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构建和谐巴彦淖尔的总体发展思路,在以文化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指导下,我们确立了文化建设“三个服务”的工作格局,即文化要为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跨越服务,为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的综合素质服务,为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构建和谐巴彦淖尔服务。围绕上述“三个服务”的基本原则,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文化建设要着力抓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

(一)推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促进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当前在文化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下,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互动,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现阶段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经济生活中注入的文化内涵越多,物质生产中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越高,竞争力就越强。同时,文化发展中吸收的经济成分越多,科技含量越高,文化的覆盖面就越广,影响力就越大。如果说经济是“形”,那么文化就是“神”,只有形神兼备,发展才会更有活力。因此,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努力把握经济与文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发展规律,把发展文化生产力作为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在服务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中,实现自身的繁荣与发展。

(二)正确把握和处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培育和扶持重点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两个轮子,是构成文化生产力的两个方面,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文化事业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文化产业是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没有高度发达的文化事业作基础,文化产业是不可能上水平的;同时,没有发达的文化产业作支撑,文化事业就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现阶段加强文化建设,既要注重繁荣文化事业,又要有重点地发展文化产业。

要大力加强文化事业,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的发展,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的需要。积极支持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不断加大对巴彦淖尔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的研究,支持体现地区特色和具有较高水准的重要文化项目的建设,支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文化产业要加快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将文化与旅游业结合起来,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城市建设、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培育和扶持文化旅游、文艺演出、文体娱乐健身服务等重点文体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总量,在文化与经济互动中,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地区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我市旅游文化资源不仅丰富,而且种类比较齐全,兼有自然、文化和人工旅游资源的各种特点,具有综合开发的潜力。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就是开发利用文化资源。根据我市旅游资源的分布,重点建设三条旅游线:一条是东线,以时尚魅力、山水之旅为主题的绿色旅游线,即以维信国际高尔夫度假村为龙头,延伸辐射到乌拉山森林公园、乌梁素海、阿力奔草原、赵秦汉长城、同和太石林、乌拉特草原、甘其毛道口岸等景点,形成一条精品旅游线路。一条是中线,以农耕文化、绿色家园为主题的河套田园风光旅游线。这条路线主要以独特的农业资源和河套民俗文化为依托,建设集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人工旅游项目。一条是西线,以回归自然、走进历史为主题的地质人文旅游线,河套绿洲、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乌兰布和沙漠、纳林湖、珍稀植物、沿山戈壁带、人根峰等,在范围很小的区域内,有如此众多的地质和自然景观,简直是一个地质公园;加上鸡鹿塞、古长城遗址、阿贵庙、阴山岩画等人文景观,是一条开发价值很大的旅游线路。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吸引力很重要,不仅可以构建具有地区特色的重要产业,而且能大大提高地区的知名度,全方位塑造地区文化形象。

(三)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文化基础设施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要把文化设施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群众的文化需求,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着重抓好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群艺馆、重点公园的建设,不断完善城市的文化服务功能。

城市的文化风格是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要努力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增加城市的文化内涵,把文化渗透到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之中。要以现代文化意识审视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既要注重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更要注重建筑设计的文化个性和城市景观的艺术含量,形成具有个性魅力和文化特色的城市风格。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既要提高文化品位,又要体现人性化的理念,为居民创造方便适用、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

(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文化精品代表着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水平,对于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具有重要的激励、引导和推动作用。今后,重点是继续抓好河套文化品牌的打造,不断推出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要有计划地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一线,体验生活,获取灵感,努力创作一批讴歌主旋律,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展示河套文化丰厚历史底蕴和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要充分调动多方面的力量,通过歌曲、影视、戏剧、舞蹈、文学及新闻等多种形式,努力创作一批体现时代精神,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浓郁民族地方特色、较高水准和较强社会影响力的文化精品,进一步扩大巴彦淖尔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是加强文化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活跃文化生活、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在大力发展专业文化的同时,要更多地关注基层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创建文化先进旗县区、先进苏木乡镇活动,继续实施“彩虹文化计划”、“边疆文化长廊建设规划”、“农村牧区电影2131工程”和“草原书屋工程”。群众文化要以乡镇、社区为重点,带动全市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节日文化、广场文化、村社文化、军营文化的整体繁荣。要以创建“河套文明长廊”为载体,全面推进基层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保护和开发人文资源,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文化品牌。历史文化资源是一种无价的宝贵财富,也是打造地区文化品牌的基础。要抓紧实施保护性开发的战略,切实加强保护措施,在保护中开发,加强和完善我市重点文物遗存的保护。做好文化遗址的申报工作,积极筹建恐龙博物馆,力争将阴山岩画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对古郡址、汉墓群、古长城等文化遗址实行有效措施加以保护。要抓紧对一些民俗文化、民族民间艺术等文化遗产进行抢救和保护,使文化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要加强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坚持科学规划,综合开发,分步实施,有序地推进文化资源的转换。坚持文化创新战略,深入挖掘河套文化的人文历史内涵及其价值,开发利用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内容和形式继承下来,并进行深入研究和提升,进行再创造,着力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艺术精品和人文景观。要继续深入研究“河套文化”的外延和内涵,着力打造河套文化品牌,大力培育具有巴彦淖尔特色的区域文化,努力打造地区优势文化品牌。(作者分别为中共巴彦淖尔市市委书记、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市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