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40载巨变逾千年

2005-08-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益西加措 罗旭 我有话说

开栏的话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祖国大家庭里,西藏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实现了从封建农奴制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跨越,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

从今天起,本报开辟《人民西藏40年》专栏,介绍西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等各方面的新成就、新发展。

在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一处美丽的藏式民宅里,居住着79岁高龄的前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次仁拉姆。老人虽然年近耄耆,但精神矍铄,喜欢边做事边唱歌。谁能想到,这位快乐的老人40多年前竟是一个在领主庄园里当牛做马的女农奴?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40年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在西藏自治区的40年历史中,却发生了过去千年也未曾有过的沧桑巨变。

翻身做主人

1959年前,西藏还处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是中国最贫困落后的地方,不到总人口5%的农奴主控制了占人口95%以上的农奴的人身自由和绝大多数的生产资料。旧西藏的《法典》将人分成三等九级,下等人命价仅为“草绳一根”,农奴动辄遭受剜目、割耳、断手、剁脚、剥皮等骇人听闻的酷刑。

生于农奴之家的次仁拉姆6岁起就被迫给领主当朗生,也就是“会说话的牲畜”。12岁那年,领主把次仁拉姆的父母卖掉,从此她永别了双亲。在领主庄园里,她每天像牲口一样不停地劳作,得到的只是几口糌粑甚至是一顿毒打。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原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开创了西藏历史的新纪元。

1959年,党和国家在西藏实行民主改革,一举砸碎封建农奴制枷锁,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33岁的次仁拉姆做了自由人。此后,3000多名内地各民族地方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藏,百万翻身农奴第一次有了先进的铁制农机具,西藏出现了第一次经济发展高潮。

1961年,次仁拉姆创建了西藏第一个朗生互助组。她率先种植以前只能种给达赖吃的优良青稞品种(当地人迷信说法,如果普通人种了这种青稞会死人),并带领大家挖渠筑堤、抗洪救灾。大灾之年,这个朗生互助组却获得了大丰收,在当地引起震动。

1965年,在民主改革胜利的基础上,党和国家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立了西藏自治区政府。这一年,次仁拉姆当选为结巴公社党支部书记。后来,她连续两届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出任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据统计,目前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中占87.5%,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占69.23%。这一比例在县、乡两级人大代表中则达到85%、95%以上。其中绝大多数是昔日的农奴和奴隶及其后代。

走进新时代

从和平解放的那一天起,党和国家就密切关注西藏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中央政府和全国兄弟省市区对西藏的援助和支持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党中央把西藏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并制定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如“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长期不变”和“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以及免征农牧业税、实行轻税制、金融实行贷款投放不搞规模控制、优惠利率、创汇全归地方等优惠政策,带来了西藏社会生产力的再次飞跃。这次生产关系的调整使西藏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科技成为农业发展新的生产力。西藏每年有33万农民接受化肥施用、良种精选、药剂播种、机械耕作等技术培训,土地的产出率因而得到提高,多数群众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仅仅10多年间,种子更新了几代,亩产一年比一年高。同时,一批轻工、建材、水泥、啤酒等工厂建立起来,民族工业迅速崛起。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经济增长中,科技贡献率达到28%。

1994年7月和2001年6月,中央第三、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后,中央政府决定对西藏实行“对口支援、分片负责、定期轮换”的政策。国家在保证正常项目建设的同时,支援西藏建设了62项工程和117项工程,总投资近40亿元,还派出大批援藏干部和技术人员,正式启动了15个省市对口支援西藏工作。此后的10年多时间里,西藏在抓好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重视结构的调整,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托优势资源培育以旅游、藏医藏药、矿产为主的支柱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社会生产力第三次得到快速发展。

巍峨挺立的珠穆朗玛峰,见证了西藏人民走进新时代的身影。十几年来,作为生产力基本要素的生产工具得以更新换代,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被现代方式代替,信息技术、高新技术的作用日益增强。西藏生产总值1999年超过100亿元大关后,2004年又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11.54亿元。进入新世纪的前4年,西藏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5%,在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居第三位。

巨变逾千年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次仁拉姆最爱哼唱的一首歌,也是今天西藏许多上岁数的老人爱唱的歌。

次仁拉姆亲眼看到,自治区成立40年来,人均GDP由1965年的241元增长到2004年的7779元;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1.8%;婴儿死亡率由1959年前的43%下降到3.528%;人口平均寿命从35.5岁提高到现在的67岁;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43.33亿元,基本实现了粮食、油类自给,人均占有肉、奶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温饱有余、衣食无忧,世代高原人的梦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以实现。

市场经济大潮已将世界屋脊的山崖拍暖,西藏人民的市场意识、法律意识和科技意识空前提高。大量农牧民走出乡村,下海经商。西藏的名、优、特产品及民族手工业产品,大量进入全国和世界市场。在人迹罕至的藏北高原,科技意识日益深入人心。今天遇到虫害或雹灾,农牧民不再靠念经消灾,而是靠农药杀虫靠科技防雹,科技对农牧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30%。

40年沧桑巨变,西藏已经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基础。自信、自强的西藏,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对外开放。近5年来,西藏合同利用外资2.4亿美元。到2004年,全区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2.2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3亿美元。

如火如荼的西部大开发给西藏提供了乘势而上的良机。“十一五”期间,西藏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迈出实质性步伐,青藏铁路通车投入使用,林芝机场投入运营,公路网络化程度将明显改善,一批能源、通信、水利工程将建成启用……

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西藏人民正在实现着跨越千年的巨变。在自治区迎来40年大庆之际,历史已告诉未来,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照耀在世界屋脊上的“金太阳”!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