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速录师:用手指追赶声音

2005-09-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玉玲 我有话说
采访北京市速记协会副理事长唐可为是一次特别的经历。为了让记者亲身感受速录的神奇,他特意安排了一个速录师全程记录,记者因此而大获“解放”,采访时只动口不动手。只见速录师轻击键盘,有文必录,同期电脑屏幕上就显示出记者的问话和唐可为的回答。一个小时的采访结束了,速录师交给记者一个U盘,里面竟有长达2万字
的采访内容,记者就以此为原料,迅速写完此篇文章。

其实速录并不鲜见,在法庭庭审、网站直播、会议记录中处处可见速录师敲击一个特制黑盒子。黑盒子里有何秘密,速录的现状如何,市场前景怎样?唐可为一一作答。

“语音毕、文稿出”

“语音毕、文稿出”,这是速记追求的最高境界。传统的方法是靠手写速记实现了把声音变成文字,把声音用简单的符号记录下来,然后翻译。有了录音机以后,就把声音录下来,再变成文字。但这两种方法都要进行大量的、长时间的整理才能形成文字。一生研究速记的唐亚伟教授集自己的心血,发明了那个黑色的速录机,不到一斤重的小黑盒子实现了速记界的重大超越,它同步记录声音,没有时间差,速录的绝对速度可达五百多字,但人们听说的速度也就是一分钟200字以内。

亚伟速录机怎样实现了速录的跨越?原因在于,它放弃了计算机的标准键盘,采用了专用的键盘和“多键并击”的技术。手指的运动速度决定打字的速度,亚伟速录机解决了手指的运动速度,它不是靠着手指的运动速度来提高速度,而是靠着对键位组合的熟练,越熟就越快。像弹钢琴一样打字,一次按的不是一个键,而是多个键,食指、拇指、小指一起使用,一次就能打出两个汉字来。这种技术叫“多键并击”,它和亚伟速录机一起获得了专利。亚伟速录机只有24个键,两手各管12个键,便于盲打,而且手指及手腕的运动范围极小,大大降低了出错率和击键时间,加快了录入速度。亚伟速录机有55个声码和韵码,拼音的识别由计算机处理,输进的汉语拼音,由计算机完成75%到85%的翻译工作。

创造了一个职业

亚伟速录机的普及带给社会高效的速录手段,而且还创造了速录师这个职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还专门颁布了速录师的国家职业标准。目前,我国速录师队伍已有几万人。

据介绍,速录师的就业分成三大块,一是法院的庭审记录,现在全国各地的法院有上万掌握亚伟速录技术的书记员,他们就用那个黑色的亚伟速录机进行庭审记录。还有一部分是政府部门,比如说全国人大常委会、外交部、国务院法制办、国家专利局等部门也陆续建立速录队伍,开会的时候做同期现场记录。第三个部分,是社会就业,仅北京就有速记服务公司30多家,专职速录师有几百人。电视台做字幕,原来都是编导在做,耗时费力,现在有了速录后,把编导们解放了,只需从速录师的电子文件中编辑即可,目前仅为中央电视台工作的专业速录员就达百人;新华网、中国网、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网站的直播,都用速录师,嘉宾的发言、嘉宾与网民的互动都同步播出。

速录市场飞速发展,1997年可谓是一个分水岭。唐可为所在的晓军办公设备有限公司1997年前全线亏损,咬着牙艰难度日。1997年曙光显现,获利7000元,1998年赢利7万元,1999年达15万元,到2000年就增至100多万元,而速录员从过去的3个增加到10个。由于速录市场的兴起,唐可为培养的速录师有近三十人被挖走。紧缺的速录师成为高薪职业,月薪少则三五千,多则万元。

速录未来的路

亚伟速录在我国速录市场独树一帜,2013年其专利就要到期了。到时会有更多的人投入其中,速录市场的竞争也会加剧。唐可为表示他们将一马当先,不断更新和完善,以保持行业领头羊的地位。

在软件方面,他们从第一代的DOS版本开始,从1.0改到7.0,潜移默化的改变,没有让使用者感觉到突然,随着计算机系统的不断更新,还需要开发新的系统,不断提高识别率。现在领先的亚伟速录还不完美,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唐可为说,亚伟速录机的硬件要升级,从A型机到B型机,现在又有了无线速录机,下一步还要推出完全无声的机器。此外,还要让速录机能万能挂接,除了能和计算机挂接外,还要和掌上电脑、手机挂接,这样需要速录的识别软件越来越小、越来越准,难度较大。把键盘做到系列化,也是一个目标。推出的产品要分成级别,有专业级、会议级的速录机,有一般办公使用的速录机,有个人使用的速录机,还有培训专门使用的速录机,从价格体系上和使用方面上能够保持稳定。最重要的是还要提供良好的培训和服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