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霍懋征:毕生践行素质教育

2005-09-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靳晓燕 我有话说

敲门而入,还没见到霍老师,两只汪汪叫的小狗便向陌生人打起了招呼,它们围在主人身旁,甚是亲热。我的造访打断了老人的早餐时间。霍老师说,没关系,没

关系,便让家人收拾停当。

这是一处普通的简朴的居室。不大的空间有花、有鸟、有鱼,生机盎然。霍老师风趣地说,我喜欢这些小生命,是“海陆空”三军司令呢!

通常,霍老师就坐在窄窄阳台上那个小小的写字桌旁看书写东西。休息的时候,抬头下望,窗外空地上被霍老师辟出一个小花园,夏末的花园是一片养眼的绿。太阳照射进来,满空间的阳光。移师客厅,便在小茶几上继续她的工作。

60年的教学生涯,于霍老师,体味出的是两个字:幸福。

一个简单的理由,爱孩子,让她这个北师大数学系的高才生走进了小学校园。她来到了北京实验二小,一口气在这里工作了60年,用爱心感染每一位学生,没向一个学生发过脾气,没体罚过一个学生,没向一个家长告过状,没丢下一位学生。

“我的育人方法是‘激励、赏识、参与、期待’八个字,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我始终认为我的学生‘人人都是材,人人都成才’。我常常把更多的爱倾注在那些后进学生的身上,倾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

多年之后,昔日的学生已生白发,他们依旧像儿时那样排成队,伸出手,接过老师赠给他们的照片,就像40多年前每人伸出小手来让她检查卫生一样。因爱而串起60年的教育生涯,这样的镜头让她久久回味。

半个多世纪以来,霍老师参加了五级分制的试行和经验推广;她进行了从注音字母到汉语拼音方案教学的过渡实验,总结推广了汉语拼音教学法;她为五年一贯制的小学学制改革编写教材,进行试教,并推广过教学经验;她带领教研组的老师们创立并推广了语文讲读法和读讲法的教学模式;她探索和总结了数学一题多解和学生作业无错题的宝贵经验;她提出了“数量要多,速度要快,质量要高,负担要轻”的教改目标;她的教育理念依然是教育工作者解决德育问题的“良方”……

不大的客厅墙面被照片包围。与学生的合影已经发黄,从霍老师的言语中,你能很流利地听她说起学生的名字,就像他们就在身边,师生之间的那份关爱始终充溢着这间小屋。

1956年,霍懋征就成为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宝”的共和国首批特级教师;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她又跨入了我国“当代百位教育家”的行列,薄一波称她为“一代师表”。

2004年教师节前,温家宝总理来到霍懋征家里,看望这位为小学教育奉献了毕生精力的老教师。

85岁的老人了,还是那么忙碌,每天工作近10个小时。有时,还要出外讲学。

“我走了,要留下什么?”霍老师常常这样问自己。

“我意识到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离我们远去,要认真总结;今天正从我们脚下不知不觉地?走,要珍惜今天;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美好的明天。”霍老师这样告诉学生,自己也在这样做。

“我有许多的事情要总结,什么样的学生怎么教,什么样的课怎么上……我愿意把我的体会?诉老师们,不能等待了。”现在,老人正全力以赴在做好《霍懋征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研究》的课题,这也是“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是教育部第一次为一个小学老师做的重点课题。

谈起她钟爱一生的教育,老人兴致勃勃:

“很多老师只是把教师当做职业,这是不够的,教师这个职业很神圣。”

“没有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没有教育。多么调皮、捣蛋的孩子,我都爱他们。”

“基础教育是一个关键,为一个人的一生打基础。”

“素质教育不是音、体、美,而是要教会学生‘十学会’ 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审美、学会乐群、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这十点实际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它们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实学习不是那么苦恼的事。把课外时间还给孩子,反过来学习质量倒高了”......

这是难得的一个早晨。有鸟鸣应和,一位慈祥老人在时间邃道里穿行,听她的讲述,听她诠释大爱无边。

霍懋征1921年9月生于山东济南。从事小学教育60年。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理系,毕业后留任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工作 即今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副校长,全国教育学会、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常务理事,民进第六、七届中央常委,特级教师。1949年作为教师代表参加了开国大典,1956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著有《班主任工作札记》、《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等。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被评为中国现代百名教育家之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