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不是填满瓶子而是点燃蜡烛

2005-09-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玉玲 我有话说

法国电影学院首次的中国招生,吸引了无数热爱电影、怀揣着明星梦的俊男靓女前去报考面试。考场上考生们吹拉弹唱,使出浑身解数展示自己的才艺,欲打动远道而来的考官们。法国考官们认真严格地审视着考生们的表现,欲在短短的十多分钟面试的时间中判断出考生们的潜质,决定他们的去留。洋考官心目中的艺术新苗是怎样

的,考官们以什么样的标准去选择明日之星?为此,记者采访了法中交流促进会会长、法国电影学院中方校长亚丁先生,他自始至终陪同洋考官们选拔考生,深深地感受到中法艺术教育的差异和撞击。

亚丁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洋考官问:“看到一幅画,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两个中国考生作了不同回答,一个说我会先想到它画的是什么,是山水还是人物;另一个则回答我会去想它出自于什么年代和背景。法国考官认同第一个的自然和感性,认为第二个的回答理性而僵化。他们看中的不是考生对艺术知识掌握的多少,而更注重考生对世界的独特感知和体验。考生好比一张张纸,如果纸上早已涂抹满了各种东西还不如一片空白的更适宜教育。当然白纸上也不是真的一无所有,而要有潜在的艺术细胞,教育的功能就是激活这些细胞,让学生们自由地去发挥和创造。

亚丁说,法国考官基本把考生分为两类。一类是受过一定表演艺术教育的考生,一类是刚刚毕业的高中生,从未受过艺术教育。法国考官们认为,受过一定表演艺术教育的考生似乎已经格式化和标准化了,几乎都用同样的声调在高亢激越地朗诵,用同样的方式在表达感情,就连表达爱情的方法都差不多,缺乏自己内心的体验和独到的创造。已有的艺术教育给了他们太多的规矩和原则,限制了他们的发挥。法国考官们注重的不是技法技巧,而是个性和真实,他们心目中艺术是丰富多彩的创造,而非整齐划一的标准,更欣赏从未受过艺术教育的考生,欣赏他们的自然和真实,欣赏他们随心所欲地自由发挥,尽管有时表现得很稚嫩,但考官们说那就是个人的魅力所在,是艺术的原动力。亚丁说,法国考官宣扬这样一种理念:艺术教育不是填满瓶子而是点燃蜡烛,不要把学生当成容器,用大量的模仿和死记硬背的理论教条去填充,而要像火种一样去点燃学生内心的艺术火焰,使之熊熊燃烧,发出更多的光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