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法治以维护公民权利为宗旨 以限制规范国家权力为要义

2005-09-16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肖扬在“法律、法治与法院”专题研讨作主旨发言。

肖扬的发言分四个部分:一、中国法律制度的历史及其当代特点;二、关于中国的法律体系问题;三、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的理论与实践;四、关于中国法院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

肖扬说,法律因时而变。在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必须突出法律的原则和精神;而在社会逐步稳定和成熟的时期,则有必要追求法律条文的极度严密。中国的法制建设正是走着这样一条由简单到成熟、循序渐进的发展之路,在原则性与灵活性中寻求有机的平衡。同时,法律也应当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相对稳定的同时,为了适应社会变革,必须保持良好的动态平衡。中国现行宪法和法律都作过重大修改,有的经过多次修正。可以说,“与时俱进”,是中国20多年法治历程的经验总结。

肖扬介绍了中国法律制度的历史及其当代特点,他说,目前中国已经形成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中国的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这个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及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方面。

肖扬指出,有法律不一定有法治。如果没有民主作为支撑和目标,这种法律就不可能成为现代意义上法治的基础。在中国古代,早有“以法治国”的主张。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民主既不健全,法律又不发达,法治自然也就成为中国人遥不可及的梦想了。可是,这个梦想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开始逐步变成了现实。1996年,中国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这是广大人民的愿望,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有机结合,就是实行社会主义法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方针,标志着中国法治的全面运行。法治的实现除了取决于法律制度的建立,更取决于法律制度在实践中的运行状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表明了中国实行法治的坚定信念。

关于中国法院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肖扬说,法治以维护公民权利为宗旨,以限制和规范国家权力为要义。法治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中国,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通过刑事审判,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保障无罪的公民不受刑事追究;二是通过民事审判,平等保护公民、法人的民事权利;三是通过行政审判,保障公民权利不受行政机关的非法侵害,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肖扬指出,中国坚持“全面的人权观”,司法既要保护多数人的人权,也保护少数人的人权,既保护守法公民的人权,也保护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应有的权利。中国法院在刑事审判实践中,严格贯彻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以及无罪推定等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基本原则,既坚决惩罚犯罪,以维护社会秩序,又坚决保障刑事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在刑事庭审方式改革中,中国法院改变过去的职权主义的审判方式,采用更加符合民主和平等精神的“诉辩式”审判方式,让被告人充分行使诉权;对于未成年被告人和可能被判处重刑特别是死刑的被告人,中国实行法律援助制度,为被告人指定律师辩护;开展清理超审限刑事案件的活动,防止审判的过分拖延,保证刑事被告人及时得到公正判决;进行刑事审判程序改革,使刑事判决做到慎之又慎,防止发生冤案、错案,使每一个判决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法治意味着不仅要保护公民的基本人权,而且要维护公民的各项民事权利。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民商事纠纷大量涌现。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法院每年审理的民事案件是50多万件,而现在则达到500多万件,增长了10倍以上。在案件类型上,除婚姻、家庭、财产继承等传统民事纠纷外,各类合同纠纷、侵权损害赔偿纠纷、知识产权纠纷也不断增多。

肖扬表示,在民事审判中,中国法院坚决贯彻平等保护原则,致力于依法维护当事人的权利。不论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是国有的还是私有的,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一律平等对待,坚决反对司法领域的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和狭隘民族保护主义。为了切实保障当事人诉讼上的平等,中国还积极实行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

肖扬强调,行政诉讼是一个国家法治状况的晴雨表。在一个曾经是“官本位”盛行的国家,实行行政诉讼制度,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民告官”,说明了中国公民权利保护的巨大进步。中国的行政审判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公民法治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增强,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诉讼案件大幅度增长。面对案件的上升,中国法院坚持依法独立、公正审判的原则,坚决反对“官官相护”的封建传统,依法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促进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中国还通过审判国家赔偿案件,对受到公共权力侵害的公民实行国家赔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