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理解“直升机父母”

2005-09-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练玉春 我有话说
最近,新华社的一篇关于高校新生入学的报道很有趣。首先就有趣在它的标题后半部分――《万名“直升机父母”空降厦大》,又是“直升机”,又是“空降”,让人很有些好奇。细细一看,才知道,原来是高校新生入学时,如影随形的家长们总是及时、准确地出现在报到处、缴费处、宿舍、食堂,给自家的娇子、娇女们忙这忙那,随
时随地都可以出现在自家宝贝儿身边,宛如驾驶着直升机,可以在任何条件下做到“保障有力”。故名之曰:“直升机父母”;称之为:“空降”。

其实,这又何止于一家厦门大学,被点到的厦大也大可不必吓着。这可能是在国内大多数高校里屡见不鲜的“新生现象”。从这个现象里,我们不难看出:如今,国民整体经济条件渐好,一个新生加上背后“浩浩荡荡”的后勤部队,从家到学校的路费盘缠就不是一个小数;高校发展蓬勃有力,一届新生就高达8000人,南北之间相距2.7公里的校门都是一个证明……但是,从这现象里最可以看到的还是那些“直升机父母”们一颗颗爱子之心。

对于这些父母而言,孩子从出生到成长,18年的时间里,他们对于这些小家伙时刻充满着骄傲、自豪和憧憬。大学入学这一天,不仅是孩子们目前成就的顶点,更是这些父母们人生骄傲的最高峰。所以,你我可以在这么多的高校里见到这么多急切、骄傲、任劳任怨的父母。

所以,很难说这些“直升机父母”的“空降”方式有太多应该被指责的地方;也很难说这一段时间的“空降”就会防碍已经18、19岁的大学新生们在“登陆”校园之后培养自己动手的能力;更不足以说明大学新生是“懒惰”、“无能”的。毕竟,父母爱子的举动,在入学这一天应该得到理性的理解和尊重。

于是,笔者想到的是:最有必要牢牢记住和好好理解这些“直升机父母”的有两类人,其一,是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其二,就是那些带来“直升机”的大学新生们。

道理很简单,按照学校悬挂的“今天你们为学校骄傲,明天学校为你们自豪”的横幅的意思,这些家长把自家的孩子送到学校里来,既送来了学校培养的学生,也送来了学校肩负的责任和未来的骄傲。那么,这些到处“空降”的父母应该强化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肩头的担子和责任心,这些父母的“空降”情形应该烙印在他们的心中,去细细体会与“望子成龙”心情相似的“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那份情感责任。

其次,自然是那些“羞涩地躲在父母的身后”的大学生。说实在话,可能有很多大学生对“空降”部队的出现并不是那么情愿,毕竟绝大多数已经是成年人了,对于保姆的如影随形多少会不自在。但是,尴尬也好,不乐意也罢,父母汗流浃背的形象和欲言又止的眼神,还是可以成为他们自我约束、自我促进的一种动力的。

最后,还是不免落于俗套地对“空降部队”说几句:条件好了,对孩子好一些是理所当然的;该放手让他们自己飞的时候,也要懂得放手。其实,家长一直在和孩子一道成长,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如今孩子都已经步入新阶段了,家长也必须学习开始自己的新角色。记得,北师大在新生入学期间,专门给新生家长作了一场讲座,题目好像就是“与孩子一起成长”。看来,这真是中国家长们的一门新课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