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技攻关:推动天然气产业大发展

2005-09-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胡其峰 我有话说
2005年,是我国第一轮天然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煤成气的开发研究”完成20周年,也是自1983年以来国家4轮天然气重点科技攻关结出的硕果――“西气东输”工程全线贯通供气之年。近日,我国几代天然气科技攻关人聚首北京。在此举行的“国家天然气科技攻关20年学术研讨会”,让他们有机会回眸以往的峥嵘岁月,重温不
平凡的攻关岁月。历史证明:7500多名科技工作者20年艰辛努力换来的科学成就,成为了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驶上快车道的保证;我国进入世界产气大国行列的日子已为时不远。

摘掉“贫气国”帽子

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还被认为是“贫气国”。如何为祖国多“争气”,成了当时地质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1983年,“中国煤成气的开发研究”被列为“六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并于当年付诸实施,由此拉开了我国天然气科技攻关的序幕。从“六五”、“七五”、“八五”到“九五”整整4轮,天然气开发研究一直被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项目成果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科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戴金星是我国天然气科技攻关整个历程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他向记者介绍了4轮攻关取得的科技成就――

1983-1985年的“六五”攻关,认定煤系是我国天然气勘探的主力源岩层,我国天然气勘探理论由此从一元论发展为多元论;1986-1990年的“七五”天然气攻关,承上启下地把我国天然气科研和生产活动推向高潮,天然气资源评价与勘探测试技术迈上了新台阶;1991-1995年的“八五”天然气攻关,则深入地认识了我国大中型气田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提高了天然气勘探技术,催生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天然气地质学理论和中国天然气工业体系;1996-2000年的“九五”天然气攻关,通过对中国大中型气田勘探开发的多学科、多技术、多手段的综合研究,进一步落实了横跨祖国的“西气东输”工程的气源基础,为推动我国进入世界产气大国行列准备了条件。

带来四大变化

20年科技攻关的辉煌成果将中国天然气工业推向了发展的快速道,戴金星院士列举了科技攻关给我国天然气产业带来的4大变化:

天然气储量陡升。1982年我国探明气层气储量2889亿立方米,到2004年底,这一数字达到43816.8亿立方米,是攻关前探明总储量的15倍。

多个大气田被发现。攻关前我国发现的大气田只有卧龙河和威远两个,没有发现1000亿立方米储量规模的大气田;到2004年底,共探明大气田32个,其中1000亿立方米以上储量规模的大气田有苏里格、榆林、大牛地、乌审旗、靖边、克拉2、普光等7个。

产气量日趋增速。1982年我国年产气量仅为119.3亿立方米,2004年这一数字达到407.7亿立方米,科技攻关使中国由贫气国逐步迈向年产气约500亿立方米的产气大国。

气区不断增多。攻关前我国除台湾省外仅有四川一个气区,目前我国建成和初步建成的气区有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柴达木、莺-琼和东海等6个。四川气区年产气超过100亿立方米,塔里木和鄂尔多斯气区的年产气量也将超过百亿立方米。

中石油股份公司总地质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中科院院士贾承造表示,国家天然气科技攻关20年的成就,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天然气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水平,使我国天然气工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也促进了不同部门科技工作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促进了“科技攻关研究紧密结合生产”,为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提供了科学依据,培养了团结大协作的团队精神,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大学校与大课堂。

依然任重道远

然而,虽然20年的科技攻关使我国天然气储、产量大幅度上升,但仍然不能与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相适应。据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王庭斌介绍,目前我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还没有突破3%,与国外平均水平(2004年为24.7%)相距甚远。与此有关的是,我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产品净进口国和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之后,石油消费以平均每年6.6%的速度增长,石油进口以平均每年19%的速度增长。2004年扣除当年的出口原油和成品油,进口原油和成品油折合已超过1.5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了40%。目前,我国已成为超过日本、位列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GDP的继续增长,预计今后20年,我国的石油消费和石油进口将呈继续增长趋势。再加上目前世界主要油产地风云变幻,国际石油资源供应的不确定性增大,石油价格波动剧烈,我国能源安全受到挑战。

参加研讨会的许多专家认为,我国应当效仿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采取的以气代油的石油安全战略措施。相对石油而言,我国天然气开发潜力较大,服务年限较长,较多地开发利用天然气,可以在燃料和原料两方面弥补石油的不足,减缓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压力。应力争到2020年时天然气产量在一次性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达到6%-8%,使得天然气在改善我国能源结构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贾承造院士也表示,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实践,要求继续研究解决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理论基础、勘探开发和输送技术、市场和价格、利用国外资源等挑战性问题,许多新的天然气科技难关还有待人们去攻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