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丁肇中直言:没有基础研究就不会有实用技术

2005-09-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特约通讯员 陆海 记者 王金福 我有话说

本报讯 日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名誉院长丁肇中教授,作为2005年江苏省政府科技顾问来到南京参加江苏发展国际咨询会议。作为江苏省聘请的18位国际 科技 经济顾问中的惟一一位科技顾问,丁肇中在会议上论述了重视基础科学研究的重大意义。

“我是花钱最多,又是最没

有经济效益的人,省长请我来作顾问,我非常不安。我今天所要讲的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今天,我们正享受着由基础科学研究所带动的前所未有的成就。可常常被人忘记的是,为这些成就奠定基础的科学家们,是由于对自然界和宇宙的好奇心而不断探索,并不是出于经济的利益。”

这些年来,丁肇中教授率领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科学家,致力于探测太空中反物质存在的研究,AMS实验是由丁肇中教授所领导的国际空间站上惟一的大型物理实验,整个计划已经耗资1000亿美元,目的主要是寻找反物质组成的宇宙、寻找暗物质的来源和测量宇宙线的来源。世界上有56所大学参加,国内有4所大学参加了实验项目,在上一次国际空间站上做过实验的实验装置已安装在东南大学的AMS实验室中。据了解,丁教授目前从事的研究工作,就是要把一个4吨重的永磁体送上太空。

对基础研究,丁肇中道出了其中的魅力和艰辛,他说,基础研究在于构筑自然科学金字塔的巅峰。100年前最尖端的科学是力学光学,现在已被用在航空、无线电工程上;30年前的尖端科学,是量子力学、原子物理,现在用在超导、激光通讯和几乎每天所用的仪器上。基础研究常常因为其越来越远离日常生活而遭受责难,从一个新现象的发现到市场化应用大约需要20到40年,这对于一般的政治家和实业家来说,时间可能太长了。因此基础研究需要充分的自由空间和长期的展望。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争议,是支持没有用的基础科学呢,还是将资源集中于技术转化,从历史的观点看,后面的观点是错误的。”丁肇中说,如果一个社会将自己局限于技术转化,那么,在基础研究不能发现新的技术和现象后,也就没有什么可转化的了。技术的发展是生根于基础研究之中的,基础研究需要大量的资源和长期的眼光,政府的决定在其中非常重要。可以看到,如果没有基础研究和教育的投资,发展经济的实用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基础研究是新技术和工业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基础研究应该得到支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