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教育需要生活作“底子”

2005-09-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肖国忠 我有话说
据近日报道,杭州某些高校的学生因为不愿意自己动手打扫宿舍,便花钱请来钟点工帮忙。更有甚者,一些家长委托家政公司,帮孩子请一个值得信任的长期钟点工,一周为孩子打扫一次卫生。

我们需要从现代教育角度来思考“劳心”与“劳力”的关系,通俗一点说就是动脑与动手关系。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而言,两者互为补充

、缺一不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来形容:“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开天辟地的大好佬。”作为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学校教育不仅要授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这就要依靠“动手”,依靠反复不断的生活实践。若非如此,我们永远只可能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只会成为“空想家”、“空谈家”和“学究”。

当前有些大学生在生活小事上从不沾手甚或一无所知,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们的教育在处理“知”与“行”的关系上存在问题。从学校教育看,由于从小到大偏重于课本知识的学习,不少大学生极少接触家务以及切入社会基层的实践活动。久而久之,“劳心”成为天经地义的学习,而“劳力”则似乎成了学习的“负担”。从家庭教育看,家长们出于望子成龙的心理,也尽量让子女远离家务,免受“劳力”之苦。如此,“知”与“行”的脱节与分裂,造成了不少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怪象。

事实上,“劳力”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能力,锤炼一个人的意志,塑造一个人的人格。“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从小缺少动手能力,缺乏实践精神的人,决非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从根本上说,“劳力”和“劳心”是一个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两个基本面,是完全能够和谐统一的。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过“生活教育”的理念。他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说:“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些话确有道理。可以说,没有与实际生活结合的教育,临虚蹈空,单薄浅近,不是真正的教育。

所以,在学习之余,大学生主动利用课外时间多参加日常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多多“劳力”,实在是非常必要的。而我们的家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更要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就需要知行合一,不偏不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