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湖湘文化对周立波的影响

2005-09-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双建 我有话说
因出版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和为纪录片《解放了的中国》撰稿而两次荣获斯大林文艺奖的人民作家周立波,早就因在平型关大捷之后的10年新闻生涯,尤其是《晋察冀边区印象记》、《战地日记》等报告文学,奠定了他在现代新闻史上人民记者的地位。

周立波,1908年出生在湘中一个山水秀丽、温馨宜人的小镇上。青年时期

,他之所以舍弃安逸、优裕的生活,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与时代大势密不可分,与湖湘文化对他的熏陶息息相关。

提到湖湘文化,不少名家学者已有论及。若论其精华,莫不认为在于“追求理想信念,坚定执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通变求新,变革图强的创新精神;经世致用,躬身实践的务实精神;融合百家,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敢作敢为,敢为人先的斗争精神”。周立波的父亲周仙梯读过不少古书,对湖湘文化习染已深,对湖湘学派极为崇拜,但他不守旧,不泥古,而是拥护共和,同情革命。他的言谈举止深深影响了周立波。周立波少时在始建于明代的益阳龙洲书院和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长沙岳麓书院学习、游历,笃信“开卷有益”的古训,饱读诗书,勤于思辩。他对近代以来祖国遭受的深重灾难表示忧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更是义愤填膺。经世致用、忧国忧民的湖湘文化理念终于促动着他鼓起勇气,投笔从戎,投身到民族解放斗争的激流之中。他渴望成为一名手持钢枪的抗日游击队员,多次表示“我要无挂无碍的生死于华北。我爱这种生活,战斗的而又是永远新鲜的”(见周立波《战地日记・致起应信》)。他的这一愿望虽然没有完全实现,但还是作为一名战地记者奋斗在抗日前线。他在枪林弹雨中昂首前行,攀五台山,去晋察冀,绕道九华,急赴沅陵,遇到艰难险阻,他毫无畏惧。当同是湖南人的王震司令员、王首道政委考虑到他是文化人,与日伪作战环境极为残酷,要他回家乡避一个时期时,周立波坚决不肯。他说:“要死我跟同志们死在一起!”(见王首道《毕生扎根人民中――怀念周立波同志》)他九死一生写成并发表的“战场三记”被誉为抗战号角。他的这些报道,在吸取西欧报告文学长处的基础上着力创新,宏观、微观融为一体,爱国主义思想鲜明强烈,勇士情怀震撼人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