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敬畏经典

2005-09-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曾庆瑞 我有话说
在今年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所有的电影、电视剧作品里,《吕梁英雄传》是很特别的一部。

比起那些歌颂抗日英雄、大英雄以至历史巨人般的伟大英雄的作品来,《吕梁英雄传》的镜头对准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山沟里的农民,唯一一个出镜的“领导干部”,也只是一个八路军武工队的区队长。然而,就是这样一部描写普通农民

、记述他们普通的战斗事迹的作品,却也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它的英雄传奇的魅力,感受到它的史诗叙事的韵味。

原因何在?我以为,就创作而言,主要是这部电视剧的创作者在改编或者说重新演绎“红色经典”的时候,怀有一种“敬畏经典”的思想和精神,严肃地对待人们称之为“红色经典”的革命文艺现象和作品,做好了“红色经典”的从小说电视剧作品的艺术思维、艺术语言、艺术作品样式的艺术转换工作。

这部电视剧的编剧之一、马烽的女儿梦妮对媒体说,他们的剧本也修改了很多次,最大的问题在于是尊重原作还是另创一套?最终,他们还是坚持尊重原作。蒙妮认为,原作的精髓就在于,吕梁山上的民兵们的那些土得掉渣的斗争方式,让人觉得轰轰烈烈。改编剧本就应该抓住这些精髓。现在看来,他们是抓住了这些精髓的。

何群、梦妮他们抓住了原作的精髓,也就开通了电视剧《吕梁英雄传》创作的成功之路。

试问,一个小小的吕梁山区里的小山村康家寨,为什么能够演出一幕又一幕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敌后抗日斗争的活剧?康家寨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养育出来的武得民、雷石柱、孟二楞、康明理这些农民英雄,就是他们领导农民群众开展的英勇斗争!今天,我们研究电视剧《吕梁英雄传》的创作经验,值得注意的倒是,我们的创作者们又是靠的什么样的叙事策略讲好了这个故事的?我以为,他们靠的就是对于“红色经典”的“敬畏”,对于原作的“非常尊重”而绝不“自以为是”。有了这样的“敬畏”和“非常尊重”,他们就决不在武得民、雷石柱、孟二楞、康明理这些农民英雄身上去编织什么男女情感纠葛,刻意挖掘这些人物的所谓“多重性格”,当然,也绝不在犬养、王怀当、康锡雪、康顺风等反面人物身上追求所谓的“人性化”的塑造。

康家寨的农民,即使是在抗日战争那样一个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也还是农民,也还会有农民身上难以避免的种种的缺点和缺陷。甚至包括雷石柱为首的英雄民兵在内,都是如此。当年,马烽、西戎写小说,没有回避这些缺点和缺陷。现在,我们的电视剧创作者们拍电视剧,同样也不回避这些缺点和缺陷。然而,小说和电视剧的作者们都知道,他们是在为中国人谱写历史的赞歌,颂歌。当年的马烽和西戎说,他们是要把“与日本帝国主义、汉奸走狗斗争的英雄事迹记载下来,谱以青史亢声讴歌,弘扬后世,变为巨大的精神力量,使人民群众从中受到应有的鼓舞,教益和启迪”。今天的何群说,他是要是要“塑造一群普普通通有真情实感的人、一群有骨气有气节为国家和民族敢于流血牺牲的人,‘把这样一群人渗透到故事情节中’,使整个剧情‘凸显悲壮,警示后人’”。如此,虽然电视剧也拍摄下了部分农民的保守、狭隘、自私和落后的画面,拍摄下了部分民兵的纪律涣散、意气用事,甚至美人奸计前的意志薄弱,生死考验时的胆小畏惧,然而,他们所要创造的作品宝贵的的审美价值一点也不含糊,那就是,要告诉世人,康家寨的农民是顶天立地的英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