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来自介休张壁古堡的震撼

2005-10-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翟泰丰 我有话说

山西介休张壁村,人称张壁古堡,始建于隋末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距今1388年。古堡南有群山相依,东西南环沟壑,南、北、东还有厚厚的城堡墙,墙板系筑夯土而成,城内设有五道军事堡门。

地下已发掘古代作战地道三千米,待开掘地道估计尚有

六千余米,总长约万米,地道上下三层,深于地表20米。且城堡与地道相联互通。真可谓上有千年古堡相环,下有万米地下长城相通,世界上惟一仅有。

村西南有金代墓穴,城堡内南北有隋、唐、元、明、清,历代所建庙宇群。城内民宅,起源于金,繁盛于明清。城堡内外一派古朴,令人扑朔迷离,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震撼。

金秋时分,我们带着一种神奇感,走进张壁古堡作考察。

常年干旱的山西,难得细雨绵绵,水流潺潺。走进张壁古堡南门,迎面而来的是龙街,街道沿着古堡南高东低走向而形成陡坡,约有十余米落差,且以石铺地,故雨不大,水流却急,石路龙街,已是浪花翩翩,鳞鳞泛光,一道龙脊跃然入目。

陪同我们考察的,是在古堡土生土长,专事古堡研究的郑广根同志,他引领我们走遍古堡东西大街,和鱼骨形巷子,瞻拜了古堡南北两门的庙宇群,拜读了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十余块碑文,碑记具有重要历史考证资料,难能可贵。其中最令我们倾目的是孔雀蓝琉璃碑,以及庙宇山脊间栩栩如生的琉璃雕饰,其造型之精美,色彩之绚丽,内涵之博大,图像之生动,种类之繁多,历史之悠长,是惟一仅见的,殊显其古朴优美之风韵。

民居宅院多为明清建筑,山西风格,石雕、砖雕,石盆、石鼓、石柱、石花缸、影壁砖雕,龙鹤福字造型,“正家风”门额题字……可谓异彩纷呈,虽没有苏州民宅小园林之秀美,却彰显山西晋商崇儒治家之文化传承。

行进间,我们又观察了张壁古堡地理造势。介休是山西晋中平原通往太原的要塞,张壁古堡地处三面数丈深之沟壑,背依巍巍绵山,构成难攻易守的地理优势。

再走入地下长城――三千米地道 待全部挖掘完成,将可称地下万米长城 ,地道建筑堪称绝妙,立体交叉,纵横贯通,内外一体,攻守兼备,容量极大,既有马厩、粮仓、兵屯功能,又有监视、指挥、袭击、传令、陷阱、闸门、通气、通水设施……异常的完善,其军事价值、建筑价值不可估量,在世界上也是惟一仅有。法国卡尔卡松古堡,地下仅有通道,意大利罗马天使古堡却是上有古堡下无地道。就是这样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地下长城,却一直无人发现。郑广根同志告诉我们,有趣的倒是在日本鬼子占领期间,鬼子以城南的可汗庙为制高点,驻兵于此,在庙台上偶然发现了一个洞口,他们作贼胆虚,不敢入洞探悉,只对洞口打了几枪,不见动静,为免生后患,就用了大量水泥,把洞口死死封住了,现在想打开此洞,炸不得,凿不开,已经很难了。他告诉我们,还是1994年一位村民在张壁村西窑湾沟壑发现了个洞口,才开始入洞挖掘。

当我们早已为张壁古堡扑朔迷离,绝妙神奇的一幕又一幕奥妙掀动心扉的时候,郑广根同志又把我们引进了张壁村南门外金大定年间的墓穴中,墓穴已空,但墓台依旧,墓壁壁画尤为引人注目,画笔细腻,彰显功力,人物灵动,景致鲜活,色彩犹在,尤朱砂红更为醒目。

从已挖掘的金代墓穴的建筑风格和壁画构图来看,入墓多为汉人。金大定四年张壁村一号墓圹志记载,祭主系张壁村人,书有“张伏为安葬父母并已请灵”等内容,以及朱砂红汉字书法,足可辨认系汉人墓。

我们满载山西介休张壁村留给人间的历史财富而返程,心灵却永驻于张壁古堡所开创的独特无双的历史价值之中。古堡那古老的神态,古朴的神灵,千年的沧桑,给了我心灵极大的震撼,古堡留给我们的千古之谜,使它充满了神奇的魅力,明堡暗道将瓮城所彰显的扑朔迷离的神态,让我们永久缥缈于它的绝妙之中。

山西是历史留给我们谜团最多的华夏文化宝地,文化积淀极深,“地下文化在陕西,地上文化在山西”这句流传于人们话语之中的历史判断,不无根据。

在张壁古堡这样一个村落,就有十多个千年或近千年之谜,引为学术界关注,这是山西文化史上又一页光辉灿烂篇章。

谜是神秘,谜是力量,谜是追求,谜是价值。返程回京后,我一直在张壁古堡若干迷雾中攀绕,探寻破译迷雾之密码。

最令我寝以难安,餐以难入,迷雾缠绕牵肠挂肚的谜团,是张壁古堡何以称“古堡”而非称“古村落”,现实却又是堡、瓮、村并在,因此时而称它为“张壁古堡”时而又称它为“张壁村”,使迷雾更具神奇色彩。

我在迷雾中钻进史书,史籍,史碑文,史传说之中,在苦涩里探寻,在史海中寻觅,牵谜之首,破译古堡究竟建于何载 此谜破解,谜团似可解开。

牵谜之首,首在于历史上谁在这里首战,就是谁在这里首建战争之城堡,首建战争之瓮城,首建战争之地道。谜之首破译,张壁古堡可作历史定位,历史之价值即亦可自有评说。

由于历史佐证极少,山西又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晋中平原西南通陕,正南走豫,东北向冀,故此系战略要地,从秦汉、隋唐,至宋辽金战事频起,即使到元明清,各路战争及各路农民起义军之战,也大多涉足山西。故此古堡以及其地道建于何时,完善于何时,自然成谜,但在我看来,正是由于谜多者雾重,历史上战争在山西频频,涉介州的多多,但可汗庙确不多见,因此从破译可汗庙之谜入手,就成了打开张壁古堡诸多谜团之首中之首。可汗乃突厥族部族之首领。史称酋领可汗之族,多在东西突厥、匈奴又是何族可汗最早曾在介休呢 《隋书・列传第四十九章》记载,突厥在后魏时期木捍可汗曾与“西魏师入侵东魏,至于太原。”《旧唐书・列传第五》记载 “刘武周,河间 今河北省 景城人。”在武邑“为鹰扬府校尉。”后斩杀太守王仁恭,“于是开廪以赈穷乏,驰檄境内,其属城皆归之,得兵万余人。”“武周自称太守,遣使附于突厥”,“突厥立武周为定扬可汗,遗以狼头,因僭称皇帝”,“建元天兴”,刘武周“又引突厥之众,兵锋甚盛,袭破榆次县,进陷介州。在这里找到了第一个到介休的突厥可汗了。“唐初,高祖李渊遣兵讨伐,皆“战又败迹”,“武周遂据太原。遣金刚进攻晋州,六日城陷。”这些史料说明刘武周确实于隋末大业十三年 公元617年 在晋中一战后曾“进陷介州”。此后唐高宗、太宗都多次亲临讨伐,均强悍抵抗,以致“相持者久之”,或唐军进攻者“一军全没”或“诸军并陷”。可见战争之激烈,刘武周战斗力之强。但终因唐太宗势力越逾强大,刘武周难逃“频战皆败”之命运,刘武周的部将宋金刚亦被太宗复追及于雀鼠谷,“一日八战,皆破之”,“金刚走入介州”,“尚有众两万,出其西门,背城而阵”。从上述史料可以得三点结论 其一是刘武周及其宋金刚、迟敬德两位部将确实在此与唐太宗激战,且有介州城外秦王塔佐证。其二,刘武周确实与突厥相合,且是该地区惟一一位汉人被突厥立为可汗并“遗以狼头”的人,有张壁村西场练兵场 今张壁村西场巷 狼头石雕为佐证,因为此狼头雕与当时突厥人遗予刘武周狼头上的狼头造型十分相似。其三,《旧唐书・列传第五》还记载刘武周内史令范君璋在武周引兵南侵之初曾告诫武周 唐主“所向风靡,此固天命”,“不如南面称孤”,武周未从,兵败时悔之不已。武周死后,范君璋与其子范孝政“与突厥合军寇太原北境”,后突厥内部生变,范君璋降唐,“拜安州都督,封芮国公,赐赏封五百户”。这位范君璋是刘武周的妹婿,人降唐心仍在隋,其子及其后代均在此地,故在介休东南郊发现有刘武周墓,且墓中只有武周首级,身已腐及塞外, 《介休县志》见清嘉庆 足可佐证建墓之人系刘武周之族后人,更非隋唐官府,即非突厥首领。

介休张壁村西场北向的石雕狼系突厥人遗以定扬可汗刘武周的狼头纛 旗号 ,直面街东尽头可汗庙 建庙系作战指挥墩台 。可汗庙在城堡面南制高点,抗战时期日本兵也选择此处,为控制全城堡守防的制高点,并发现设在此处的地堡口,郑广根同志引领我亲赴洞口看了日本兵用大量水泥浇灌的痕迹现场。据郑广根说,1994年在村西窑湾沟沟壁上发现洞口前,曾发现这个洞口,也试图掘地而入,但未及动手,就发现日本兵最少用了十几吨水泥灌注于洞内,用人工根本不可能掘开。但是,我们倒感到有趣的是,其一日本兵先于我们五十多年就发现了张壁古堡的地道;其二是日本兵也发现张壁古堡南门是面南防卫的最佳军事制高点,在这一点上,似乎领略了一千多年前我国隋唐时期战略、战术家们用兵之法度。

从现有史籍材料看,似可以初步判断隋唐时期张壁古堡仅有雏形,由军事需要而建,堡内街道南高北低之势,亦依军事需要而形成,似前无屏障,后无依托,虽反风水,却依三面深壑,及三面城堡,有利于防,亦便于攻。张壁古堡作战方向面南,故而南面城堡为制高点,地道洞口亦在此制高点,系指挥者所在,兵扎南营,堡道上下相通,真乃在古战场上战略家之创举。但堡非今日之大,道非今日之长。刘武周及其部将宋金刚、迟敬德两入介州,在其一日八战鼠雀谷,被唐军“皆破之”,人被“俘斯数万”损“辎重千余两”之后,只得率余部两万,返回介州,“背城而阵”,激战数日,可见其辎重粮草确在张壁古堡,藉以支撑其“背城而战”。因城南夯土堆起的墩台,曾是刘武周作战观察、指挥所在地。刘武周死后,其后人就选此墩台为可汗庙之址,以祭武周。可见,可汗庙的建立,是在隋唐战争之后,仍然由刘武周妹婿范君璋及其后代世宗所为,仅晚于建刘武周墓之后。

可汗庙前廊,大明天启六年,重修可汗庙碑记有称 “生为夷狄君,殁为夷狄神”,从有关张壁城堡现有历史资料查阅,夷狄可汗在此可称道并建庙的惟有刘武周曾“开廪以赈穷乏”,故碑文称“况神福庇一方”,可称“君”、“神”。

碑文还佐证 中梁书有云,“延佑元年重建”时,该庙已“第年深日久,墙垣不无倾圮,彩色不无剥落。”可见早在元延佑年前,此庙早已存在。

明天启年重修后,清嘉庆八年又补修此庙,又立碑文称,补修的可汗庙“巍然焕然”,“西崖临街数丈易为砖墙,上庙行路尽修为砖阶,南门楼围墙亦易旧为新”,碑文所述此状,至今如此。由元至明清,历代村绅均修此可汗庙,可窥其德泽。

综上史证,张壁城堡应始建于隋末,建其城堡雏形及地道始建者均系首战者刘武周及其部将所为。张壁村可汗庙建于唐初,系范君璋及其家族所为。

十一

在山西介休张壁村,依其民宅建筑形式,庙宇所书碑文以及金墓墓志、祠堂宗谱考证,其反风水而立中轴,阴阳形回文街衢,门户相背,巷道相塞,恰似一排丁字,均属战争所需的瓮城古堡型,宋夏金前,张壁古堡多为练兵西场、兵营、粮草仓,民宅甚少。藉此可推定,山西介休张壁村,始建于隋唐,发展于宋金,繁盛于明清。始建于隋唐有清嘉庆年《介休县志》载隋开皇十年隋文帝在灵石介州西南置县为佐证。发展于宋金,有张壁村西南金世宗大定四年 即1164年 墓志为佐证,村民张伏安葬父母于此,证明此时张壁村已由单纯军事瓮城,发展为居有张伏这样富户大家族的村庄了。但张壁建庙碑文佐证村只是到了明代天启年及清中期之后,张壁村才进入发展的繁盛之时,到明天启六年重修可汗庙时,碑文已载 “邑之东南张壁村,绵山环亘焉,土地肥润,人居稠密,诚南乡之巨擘也。”

可是张壁古堡其历史距今一千三百五十年,而建成张壁村繁盛发达也已八百余载。

二○○五年九月二十七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